阅读笔记《探索需求》

发布时间 2023-12-14 10:48:54作者: 那年晚风可期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本书了,《探索需求》。

第一章讲的是方法论是不够的,主要围绕了三个问题:第一是为什么,因为我们使用的通常都是需求映射图,而不是需求本身,这就是需求要“探索”的原因。人们探索制作映射图,最终得到一张足够接近于实际形态的映射图,并为了一个“现实的”目的把它表达出来。第二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总是使用映射图而不是实际地形本身,那么就需要确保对你所使用的不同映射图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在需求过程中,“你能够解释一下你的符号系统吗?”应该是司空见惯的问题,任何人不要因为问这个问题而感到愚蠢或不肯合作。第三是怎么做,映射更像是为了进行清晰交流的一些注意或委托事项,而不是一个过程。为了避免交流带来的问题,考虑一下几点:

1.不要把所有的困难部分交给其他人负责

2.在引进新方法时随时准备变化

3.认识到人是个不相同的,每一种映射方法都会以不同的方法要求每个参与者

4.为了不遗漏任何人,在每一个步骤确定所有人都能读懂映射图

5.如果发现自给有余符号系统的细微差别而变的情绪暴躁,请记住映射图并不是实际图,而且世界上不存在一种完美的翻译

  第二讲的是在陈述需求中的含混性。每一章都是围绕为什么,什么时候,相关人员,怎么做来展开的。第一点为什么,攻击含混性是因为含混性需要成本。第二点什么时候,尽可能早的攻击含混性,因为即使你最终消除了它,在产品的开发得早现阶段改正所需的成本要比以后改正的成本少很多。第三点怎么做,如何攻击含混性首先要记住用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法来使用你的智慧——探索应该是一种乐趣。第四点,相关人就是你自己。

  第三章讲的是含混性的来源,第一点为什么,把回答列表并在一个柱状图中显示其分布的最重要的原因并不在于柱状图本身,而是其后的能找出含混性出现的来源的讨论。解释错误倾向于产生分立的聚类,而观察和回忆错误倾向于在每一个聚类内部的变化中展示自己。试着逐字回忆需求或问题陈述,这样能够揭示那些必须在一个成功的需求被开发出来之前清除掉的含混性。第二点什么时候,使用任何一种含混性投票的结果的聚类启发来帮助分离其来源,要远胜于使用其投票数量。第三点怎么做:

1.对参与者需求文档某些部分的解释进行提问,并且把结果聚合成类

2.通过询问每一类的人们的想法来分析这些聚类

3.在人们看事物有差别时,分离观察错误;在人们不能记住他们所看到的时候,分离回忆错误

4.为计算聚类之间的分布,可以请参与者回忆那个他们认为被问的问题,当然不能给他们再看一遍。这个启发用于找出解释的含混性

5.在人们讨论其观察之后,其变换应归于新的问题解释,而不是改变了会议或提高了观察力

第四点相关人,任何需要理解需求的人或此类人群的代表都能够有效地参与到这个练习中来找出需求的来源。

  第四章讲的是可靠但不真实的直接问题的用法。第一点为什么,你需要其他的工具和技术来辅助直接提问,因为为了获得成功,完全直接提问的方法将需要一个完美的人。第二点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时候突出直接问题,你都需要工具来帮助你选择在决策树的某个地方,哪个直接问题是有意义的,并检验答案的意义。第三点怎么做,决策树模型本身是一个用于辅助直接提问的显著工具。另一个工具是支持寻找一些趣闻来说服客户除了问他们直接问题之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第四点相关人员,任何提出或被问到直接问题的人都应该理解人类的局限性,并知道获得信息的其他方法。

接下来讲的是开始之路,包括切入点、自由问题,找到正确的相关人员,为每个人准备会议工作和自始至终降低含混性。

第五章讲的是切入点,第一点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设计有一个根本目的,所以需要对项目如何开始加以特殊的关注。未雨绸缪是避免陷入重大错误假设的最佳办法,所以应该学着养成仔细分析切入点的习惯。第二点什么时候,开始寻找切入点的时间越早越好。实际上。当你意识到你已经开始的时候,真正的切入点早就已经结束了。怎样才能知道切入点是在什么时候结束呢?在你解决方案的存在性已经没有任何疑问的时候他就结束了。第三点怎么做,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减缓切入阶段的进展,去调查需求,仔细思考需求,就像禅宗所说的要尽可能的保持一个“初学者的念头”。对于初学者而言,所有的事物都是平等的、新奇的、不可能的。第四点相关人,找到在项目开始阶段所涉及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