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行为

发布时间 2023-03-25 17:16:07作者: 勃朗宁737

情绪和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不能划等号的。这也算是今天刷抖音得到唯一一个有价值的信息。

今天在刷抖音时,刷到了赵了了老师的视频,视频很短,刚开始看了几秒,划到下一个视频之前,听到了一个观点,然后又刷回来了。仔细想想说的挺对,情绪是客人,进入我们的大脑,也只是短暂停留,要学会与他相处。我们害怕情绪不敢面对它,不是害怕这个情绪,而是害怕情绪失控带来的行为以及后果。赵老师是拿愤怒情绪来举例子的,出现愤怒情绪时,是大脑体验到被攻击、伤害的感觉,要么立即释放(还击),要么忍着(其他方式释放,或者自己憋着慢慢消化)。不管是立即释放还是忍着,这些都属于是应对行为。不立即释放选择忍让,考虑更多的是行为后果所带来的代价。

顺着赵老师给出的思路,情绪来了,不一定需要压制和释放,可以选择和谐相处。和谐相处不是忍着,而是了解到,是大脑在传递一种信息,我现在感觉很不好。想到这里,我注意到一个问题,每当我出现情绪问题时,都会内视自己,要么检讨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要么有些事有些话没有选对时机。当我的注意点是在这里时,那后续就 不会采用有效的处理方式。

例如:在和领导汇报工作时,在汇报过程中,汇报的效果并不是太理想的结果,我的第一想法时,我的沟通方式有问题,没有透露到重点,并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可能会降低我在领导面前的好印象等等一些偏向消极的情绪,那此时采取的行动就会呈现出迎合的趋势。就会造成情绪的二次伤害,因为迎合并不是本意。此时就会被情绪带着走,不会出现积极正确的一面,也可以理解为内耗,出现这些情绪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满。

假如最后的结果不是自己期望的,容易陷入反复回忆的状态,最终这些情绪要么转向自卑,要么转向愤怒。

从现实中来看,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人会在意对某个人的印象,也没必要在意这些问题,我只要了解和知道,自身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加强的,找出不足,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去解决他。那如何应对这种失落感呢,我的理解是,不用考虑太多,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确实存在表达的问题,我想办法去解决就好了,一定要行动并且解决。再者就是,此时领导的状态或许关注点不是在报告上,只要把该做的做好,如果他有问题,按照他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解决他就可以了。如果没有需要调整的问题,那此事就结束了,工作也算正常完成。这样理解,就会断了后续消极的情绪和行为。

其实这里讲的就是,要允许情绪的存在,要理解它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求认同的心理在作祟。它出现不是在否定我们工作的成果,只是在告诉我们,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结果而已。我理解的共存,要探知到它出现的原因,以及我们想要达到的期望。人是群居动物,群居动物就要和周边的人和事打交道,既然打交道,那免不了出现情绪问题,为什么生活中其他的一些小事情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知道它所产生的结果,和我们期望的结果相差并不是很大,只是过程出现了问题。那这样的情况没必要牢记也没必要牵挂,所以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一些我们看重的事件夹杂在一起时,就会出现期望偏差过大,就容易情绪上头些。

很好,现在已经解决问题了,正常调整的方式也有了,关键的问题也浮现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维反应的,很多人会说,缺乏自信,结论没有错,就是缺乏自信。为什么缺乏自信呢,因为想变得更好。还有就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按照现有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结论,人类共有两个决策系统,一个是依赖直觉,快速决策的系统1,一个是缓慢。具有理性的系统2。通常大部分的行为习惯都是由系统1调配的,系统2很懒,不是经常性参与决策。

我有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通过系统2的理性培训,加强系统1的习惯,对于一些常见出现情绪问题的事件或方式上,增加一个默认思维方式,单独加强。就像左撇子习惯于用左侧的肢体。但是驾驶车辆,等一些常规生活习惯和右撇子没啥区别,基于这个想法,我的理解是可以后天加强。系统2懒就懒吧,你出方案让系统1执行不就完了,不好的多纠正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