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 高效有目标的工作

发布时间 2023-05-26 16:56:03作者: 李敢敢is66no66

一、认识PDCA

1.定义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资料,是这么解释PDCA: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

  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 Do(执行)、 Check(检查) 和 Action(处理)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

2.内容

  P(Plan )—— 计划

  D(Do) —— 执行

  C(Check) —— 检查

  A(Action) —— 改善

3.循环起来的三个规则

    

  可视化

    1、让整体可视化(足球->俯瞰全场);

    2、数值化:计划具体数值课在检查作为衡量标准;

    3、写/画:记录代替记忆(善于工作的人都懂得图形化思考)

  系统化

    系统化的关键在于“可复制性”,也可以称为“重现性”。通过建立起一个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影响的系统,就能够让PDCA稳 定地循环起来。(例子:天下一品)

  习惯化

    1、将时间与行动组合起来 

    2、轻而易举立刻实现

    3、决定要做的事

 

二、PDCA思考法

1、框架

  框架,指的是在对事物进行整理时的思考模型。通过创建框架,可以使人自觉地采取行动。 活用框架就能改变思考和行动 。(例子:刷牙洗脸)

  只要有了框架,大脑就不需要进行思考,也不会有任何烦恼,直接 采取能够取得结果的行动。

  换句话说,只要有意识地利用框架,就能够自然而然地采取行动, 推动事情取得进展。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有意识地利用框架。

2、不断尝试(PDCA就是不断进行尝试的框架

  要想取得成功,唯一秘诀就是“不断尝试”。 不断地进行尝试,根据得到的经验继续下一次尝试,这个过程正是PDCA循环。

3、先行动再改善 

  不管计划制订得多么周密,也无法保证一定成功。 要想提高计划的准确度,唯一的办法就是先行动起来。然后发现计 划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偏差,从而进行改善,这也是取得 成果的最短距离。 

  如果在制订出完美的计划之前永远也不开始行动,那就永远也发现 不了计划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

4、计划前先指定目标(如果没有目标,那么99%的努力都将白费)

  “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 “如果没有1%的灵感,那么99%的努力都毫无意义。” 

  只有明确目标,才知道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进。只有在这种状态下 坚持不懈地进行尝试,才能够取得成功。

  要想让PDCA持续循环,首先必须有一个“Goal(目标)”,然后让 这个“目标”能够被“看见”。

 

三、制作PDCA笔记

1、A4纸

  如果笔记本的尺寸太小,那么PDCA的框架就要相应地缩小,没有 足够的空间记录内容。写的字也必须缩小。在有限的空间里用很小的字来做记录,思考也会越来越狭隘。而且 事后再翻阅这部分内容回想当时自己的思路的时候也很费劲,不便于PDCA的持续循环。 

2、方格本

  方格有助于整齐规范地做记录

  更便于制作框架

  便于整理信息

  以后再次翻阅时立刻就能看懂 

3、笔记本×4条线

      

 4、PDCA笔记的种类 

  记录每天行动的“日常PDCA笔记”
  用来实现目标的“目标达成PDCA笔记”
  用来完成项目的“项目PDCA笔记” 

5、“P(计划)”框架

  1.在P的框架中制作时间轴
  2.将备忘录上的内容抄下来
  3.如果还有其他要做的事情也记录下来
  一般来说,工作上最基本的时间单位是1小时,但也可以根据自己 的情况选择以2小时或90分钟作为时间单位来制作时间轴。至于时间跨 度也很灵活,可以从早晨6点到晚上12点,也可以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 

   

6、“D(执行)”框架 
  是否能够将“D(执行)”准确地记录下来,意味着“是否准确地把握了现状”。
  不管是工作还是个人成长,要想通过PDCA循环取得成果,首先必 须准确地把握“现在处于什么状态”。如果不了解这个事实,就没办法进 行检查和改善,更别说制订下一个计划了。

  在“D(执行)”框架里准确地做记录是为了找出计划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偏差。只有发现计划与结果之间的偏差,才能够开始检查。而进行过检查 后才能提出改善方案。 

  要想准确地记录“D(执行)”有一个秘诀,那就是“行动之后马上记录”。千万不要等一切都结束之后再总结,那样很容易忘记细节。一定 要在行动之后马上记录。 

  ◆是否与计划一致 ◆是否出现偏差  ◆出现了什么问题  ◆最终的结果如何

  只要将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这些事实都记录下来就行。

  事实,指的是能够用专属名词和数词表现的内容。任何人都无法对事实提出反对意见。在描述事实的时候最好不要加入形容词,因为这样 会让人觉得其中包括你自己的主观意见。

  例:走访了A公司,提出了B计划,但对方的反应不佳,采用的可 能性很低。

  事实化:“上周二我用邮件发送了关于新产品X的宣传活动方案,对方并没有 看。我说那现在我来说明一下吧,对方说‘不用了,回头我自己看吧’。” 

  一开始可以先将花费了多少时间,见了哪些人,解决了哪些问题等 简单的事实写出来,等习惯后再逐渐增加内容量。

 7、“C(检查)”框架 

  根据“D(执行)”的结果,写出成功的原因、失败的 原因、接下来应该如何推进事情发展等想法。

  只要 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就行。关键在于“记录”。

  如果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对你造成 了巨大的触动,那么也应该记录下来。

8、“A(改善)”框架

  根据检查得出的结论,记录出能够让下一次计划变得更好的“行 动”。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那就不用更改。如果这次的行动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果或者遇到了问题,那就根 据“D(执行)”和“C(检查)”得出的结论进行具体的思考。

  是应该直接改变计划,还是应该对计划进行调整,甚至干脆放弃去 进行其他的尝试……请根据“D(执行)”和“C(检查)”得出的结论进行 上述思考。

9、制作"目标达成PDCA笔记 " 

  1.制作一个和日常PDCA笔记相同的框架。
  2.在“P(计划)”和“D(执行)”框架中分别画一条垂直线,将这 两栏分别分成左右两部分,在画线的时候不要画实线,而是画虚线或者 用不同的颜色将左右两边区分开。这样更容易分辨。
  3、在做记录的时候,需要将已取得成果的计 划/行动和待进行的计划/行动分开记录。 
    虚线左侧记录已取得成果的计划/行动。
    虚线右侧记录待进行的计划/行动。 

    

10、制作"项目PDCA笔记 " 

    

  PDCA中的“P”原本指的是“Plan(计划)”,而在项目PDCA笔 记中,这个“P”除了代表计划,还有“流程(Process)”的含义。 工作的整体流程由许多个工作任务组成,因此必须将“流程”与“任 务”结合起来一起思考。

 11、制作"商谈PDCA笔记"

  商谈PDCA笔记中的“P”框架包含“计划(Plan)”和“流程 (Process)”两个含义。

     在商谈PDCA笔记的“P”框架 里写出“今天商谈时必须确认的内容”。 其次是“流程(Process)”,你需要写出今天商谈流程的关键点

  进行商谈之前,首先从“回顾上次的内容”开始,最后以“确认 下次的时间安排”作为结束。

  如果在商谈的准备阶段能够将“计划(Plan)”和“流程 (Process)”这两个“P”都准备好,那么接下来只要按照计划好的流程去 做就行了,这样可以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商谈上。 

12、让PDCA每天都循环起来 

  

    

  

  每周检查一次与每天检查一次相比,前者出现偏差的概率是后者的7倍,同理改善前者偏差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是后者改善偏差所需的时间 和精力的好多倍。
  由此可见,PDCA循环的次数越多,进行改善时消耗 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
  但对一个团队来说,每天都召开全体会议是不现实的,会议也并非 越多越好。
  不过在团队PDCA循环的基础上,如果你能在日常工作中让个人的PDCA每天都循环起来,就能让自己切实地取得成长,并且在团队中成 为最出色的那一个。
 
四、让PDCA高效循环的方法 
1、明确目标
2、最好是能够在上午和下午各留出1小时左右的缓冲时间。
3、记录代替记忆
4、坚持记录,感受成长
5、不给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想方法 
6、不要增加太多的行动,
7、学会替换行动
  DCA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消除无用功和解决问题。 如果工作可以委托给别人,那就交给别人去做。如果工作能够实现自动 化,那就选择自动化。
 
五、养成写PDCA笔记习惯的方法 
1、用早晨的5分钟时间制作当天的PDCA笔记 
2、试着改变写笔记的环境 
3、阶梯效应 - 泥水匠的故事 

   

 4、PDCA的目标就是创造一个具有可复制性的系统

  系统化指的是“创造一个能够复制成功经验,提高工作效 率的系统”。 

5、让PDCA循环更加高效的GTD方法

  GTD〔Getting Things Done(把事情做完)〕---美国的 管理顾问戴维·艾伦

  GTD方法能够让我们知道针对新的工作应该采取怎样的行 动。

  GTD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思考“这是不是我应该做的工作”。

  GTD方法的4个步骤:

    步骤1.“是否需要做”
    步骤2.“内容是否复杂”
    步骤3.“两分钟内能完成吗?”
    步骤4.“自己做吗?”
  

        

6、养成PDCA习惯的黄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