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方法的分类

发布时间 2023-11-16 16:45:58作者: ijog

软件测试方法分类

这些分类方法不是相互排斥的,通常在实际测试中可能会同时应用多种方法,以确保全面的测试覆盖。选择适当的测试分类取决于项目的需求、时间和资源约束以及测试的具体目标。

按开发阶段划分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1.单元测试(Unit Testing)

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对软件的组成单位进行测试,其目的是检验软件基本组成单位的正确性。测试的对象的是软件你测试的最小单位:模块。

单元测试是用来对一个模块、一个函数或者一个类来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是指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对于单元测试中单元的含义,一般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判定其具体含义。

测试阶段:编码后或者编码前

测试对象:模块

测试人员:白盒测试工程师或开发人员

测试依据:代码和注释+详细文档

测试方法:白盒测试

测试内容: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边界测试

补充说明:

(1)学习测试依据时,我们可以对比软件测试的“V”模型结合记忆

(2)白盒测试不是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白盒测试

(3)测试驱动开发:测试人员先编写测试用例,开发人员根据测试用例写程序

2.集成测试(Integration Testing)

集成测试也称联合测试(联调)、组装测试:将程序模块采用适当的集成策略组装起来,对系统的接口及集成后的功能进行正确性检测的测试工作。集成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

测试阶段:一般是单元测试之后

测试对象:模块间的接口

测试人员:白盒测试工程师或开发工程师

测试依据:单元测试的文档+概要设计文档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灰盒测试)

测试内容:模块之间数据传输、模块之间功能冲突、模块组装功能的正确性、全局数据结构、单模块缺陷对系统的影响

补充说明:

单元测试是一个模块内部的测试,集成测试是在模块之间进行测试(至少两个)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如根据结构图)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进行集成测试。一些模块虽然能够单独地工作,但并不能保证连接起来也能正常的工作,在全局上很可能暴露出来。一般由开发小组采用白盒加黑盒的方式来测试,既验证“设计”,又验证“需求”。 旨在检验软件单元之间的接口关系,以期望通过测试发现各软件单元接口之间存在的问题,最终把经过测试的单元组成符合设计要求的软件。

3.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

系统测试:将软件系统看成是一个系统的测试。包括对功能、性能以及软件所运行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测试。时间大部分在系统测试执行阶段,包括回归测试和冒烟测试。

系统测试:为判断系统是否符合要求而对集成的软、硬件系统进行的测试活动、它是将已经集成好的软件系统,作为基于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人员、数据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

测试阶段:集成测试阶段之后

测试对象:整个系统(软件、硬件)

测试人员:黑盒测试工程师

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测试内容:功能、界面、可靠性、易用性、性能、兼容性、安全性等

补充说明:

(1)系统测试是从完整的角度,广面去看待问题,不再看模块

(2)虽然系统测试包括冒烟测试和回归测试,但三者之间是有严格的先后顺序的,即:先冒烟、再系统、后回归。

(1)回归测试(Regression Testing):指修改了旧的代码之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自动回归测试将大幅度降低系统测试、维护升级等阶段的成本。

在整个软件测试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工作比重,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进行多次回归测试。随着系统的庞大,回归测试的成本越来越大,通过正确的回归测试策略来改进回归测试的效率和有效性是很有意义的。

(2)冒烟测试(smoke testing):该术语来自硬件,指对一个硬件或一组硬件进行更改或修复后,直接给设备加电。如果没有冒烟,则该组件就通过了测试,也可以理解为该种测试耗时短,仅用一袋烟的功夫就足够了。

完成一个新版本的开发后,对该版本的基本功能进行测试,保证基本功能和流程可以走通如果通不过,那么需要开发重新开发,如果通过测试,才会进行下一步的测试(功能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等),优点是节省测试时间,防止build失败,缺点是覆盖率较低。

冒烟测试的对象是每一个新编译的需要正式测试的软件版本,目的是确认软件基本功能正常,可以进行后续正式的测试工作。

冒烟测试的执行者是版本编译人。

冒烟测试一般在开发人员开发完毕后送给测试人员来进行测试时,测试人员会先进行冒烟测试,保证基本功能正常,不阻碍后续测试。

4.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ing)

验收测试(交付测试):是部署软件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操作。它是技术测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称为交付测试。验收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软件准备就绪,按照项目合同、任务书、双方约定的验收依据文档,向软件购买都展示该软件系统满足原始需求。

测试阶段:系统测试通过后

测试对象:整个系统(包括软硬件)

测试人员:主要是最终用户或者需求方

测试依据:用户需求、验收标准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测试内容:同系统测试(功能、各类文档文档等)

下面,我们以手机为例,举个例子:

针对买回来的新手机以及它的美颜功能来进行测试。

(1)当买回来的手机,它的美颜功能有问题时,我们只针对美颜功能的代码进行测试,就是单元测试。

(2)对于新买回来的手机,检测手机通讯录是否可以增添、删除、更改手机号码,打电话时需要手动的输入电话,也可以在手机中查找,这就是集成测试。

(3)新手机都会有一个合格标签,原因是出厂前手机厂商会对某一个型号的手机功能全部测试一遍,包括手机硬件本身,手机自带的APP等,这个叫系统测试。

(4)当修好新买回来的手机的美颜功能以后,用户除了会查看美颜功能是否完好,还会查看其他功能是否也完好,这个叫回归测试。

(5)对于新买回来的手机,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将常用的手机功能试一遍,第二件事情就是讲所有功能都试一遍,这个叫冒烟测试。

(6)对于新买回来的手机,一般都有7天包退,30天包换,我们一般都是在7天内把手机的所有功能都试一遍,这叫验收测试。

二、按是否查看代码划分

1.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ing)

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逻辑结构,主要是用来测试系统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它是站在使用软件或程序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的测试。

  常见黑盒测试的方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正交试验法、判定表驱动法、功能图法。

  黑盒测试目的:

  ①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正常使用,测试每个功能是否有遗漏,测试性能特性是否满足要求。

  ②测试人机交互是否错误,检测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是否错误,程序是否能适当的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结果,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③检测程序初始化和终止方面的错误。

2.白盒测试(White-box Testing)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或逻辑测试,是按照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和编码结构,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这一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依据程序内部逻辑结构相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并完成测试的一种测试方法。这种类型的测试需要从代码语句发现内部代码在算法,溢出,路径,条件等等中的缺点或者错误,进而加以修正。

  常见的白盒测试的方法有:语句覆盖,条件覆盖,判定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基本路径覆盖等等。

  白盒测试的目的:

  ①保证程序中所有关键路径的测试,防止由于没有执行的路径在实际投入运行后执行到意外情况

  ②衡量测试完整性

  ③程序内部所有的逻辑值真、假两个分支的覆盖

  ④检查内存泄漏

  ⑤异常处理的分支语句的执行

  ⑥解决实验条件下很难搭建真实测试环境的问题

  ⑦检查代码符合一定的编码规范,减少由于编码不规范而引入的错误

  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的状态,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

白盒测试也是接口测试的一种。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优点与缺点?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是软件测试中两种不同的方法,它们各自有一些优点和缺点。

黑盒测试:
优点:

1.独立性高: 测试人员不需要了解内部代码或系统实现细节,可以独立进行测试。这使得黑盒测试更容易进行,特别是在没有访问源代码的情况下。

2.用户导向: 由于黑盒测试关注的是系统的外部行为,它更关注用户的需求和预期。这有助于确保系统符合用户的期望。

3.易于学习和使用: 黑盒测试不需要测试人员具备深入的编程知识,因此更容易学习和使用。测试人员可以专注于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而无需深入了解代码逻辑。

4.提高安全性: 黑盒测试可以模拟攻击者的行为,有助于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和潜在的风险。

缺点:

1.覆盖面有限: 黑盒测试无法揭示系统内部的所有问题,因为测试人员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代码逻辑一无所知。这可能导致一些潜在的错误未被发现。

2.测试用例设计相对困难: 在没有源代码的情况下,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可能相对困难,因为测试人员可能无法深入了解系统的内部工作机制。

白盒测试:
优点:

1.更全面的覆盖: 白盒测试可以提供对代码逻辑的深入了解,从而更全面地覆盖可能的执行路径和边界条件。

2.提早发现问题: 由于白盒测试可以在代码实现的早期阶段进行,它有助于在代码集成之前早期发现和解决问题。

3.性能优化: 白盒测试可以帮助发现代码中的性能瓶颈和资源利用不当,从而优化系统性能。

4.更容易进行自动化测试: 白盒测试通常更容易自动化,因为测试人员可以直接访问源代码,编写更具针对性的测试脚本。

缺点:

1.对编程知识要求高: 白盒测试需要测试人员具备深入的编程和系统结构知识,这使得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难学习和使用。

2.可能忽略用户需求: 白盒测试更关注内部实现,有时可能忽略用户需求和预期,导致一些与用户体验相关的问题被忽略。

3.修改敏感: 当代码发生变化时,白盒测试通常需要相应地修改测试用例,这可能增加维护的难度。

综合而言,选择黑盒测试还是白盒测试通常取决于项目的要求、阶段和可用的资源。在实际测试中,通常会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以确保系统在不同层面和维度上得到全面的测试覆盖。

3.灰盒测试(Gray-Box Testing)

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之间,不仅关注输出、输入的正确性,同时也关注程序内部的情况。灰盒测试不像白盒那样详细、完整,但又比黑盒测试更关注程序的内部逻辑,常常是通过一些表征性的现象、事件、标志来判断内部的运行状态。

  灰盒测试相对于其他黑白盒测试有什么特点?

  ①灰盒测试比白盒测试效率高,从程序的整体出发,而非细节.

  ②灰盒测试健壮性好,相对于白盒测试降低了程序代码改变而导致用例失效的风险。

  ③灰盒测试更细致。灰盒测试要求测试人员关注程序的代码逻辑,根据代码逻辑扩充用例,更加细致

灰盒测试:功能+接口

三、按是否运行划分

1.静态测试(Static testing)

静态方法是指不运行被测程序本身,仅通过分析或检查源程序的语法、结构、过程、接口等来检查程序的正确性,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源程序做结构分析、流程图分析、符号执行来找错。分析如下:

检查项:代码风格和规则审核;程序设计和结构的审核;业务逻辑的审核;走查、审查与技术复审手册。

静态质量:度量所依据的标准是ISO9126。在该标准中,软件的质量用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即功能性(Functionality)、可靠(Reliability)、可用性(Usability)、有效性(Efficiency)、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可移植性(Portability)。

静态测试:代码静态分析和文档测试都属于静态测试。

2.动态测试(Dynamic testing)

动态测试是指通过运行被测程序,检查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并分析运行效率、正确性、健壮性、等性能。

(1)动态测试有三部分组成:构造测试用例、执行程序、分析程序的输出结果。

(2)大多数软件测试都属于动态测试。

四、按测试对象划分

1.性能测试

软件性能测试旨在评估软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确保其在各种负载和环境下都能满足用户的期望。以下是一些软件性能测试的主要方面:

1.负载测试(Load Testing):

模拟并评估系统在正常负载和峰值负载下的性能。

确定系统的处理能力,检测性能瓶颈。

识别系统在高负载下的响应时间和资源使用情况。

2.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

通过超出系统预期负载的测试,评估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表现。

测试系统在负载超出设计极限时的行为。

发现系统的极限和崩溃点。

3.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

综合考虑负载、压力、响应时间等因素,评估系统整体性能。

确保系统在各种正常和异常条件下都能够快速、稳定地响应用户请求。

4.并发测试(Concurrency Testing):

测试系统在同时处理多个用户请求时的性能。

评估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检测并发访问可能引起的问题。

5.可伸缩性测试(Scalability Testing):

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可伸缩性,即能够有效地处理增加的负载。

测试系统在添加更多资源(如服务器、带宽)时的表现。

6.稳定性测试(Reliability Testing):

评估系统在持续负载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检测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是否会出现内存泄漏或其他稳定性问题。

7.响应时间测试(Response Time Testing):

测量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

确保系统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8.带宽测试(Bandwidth Testing):

评估系统在不同网络带宽条件下的性能。

检测系统在低带宽环境下的响应时间和用户体验。

9.资源利用率测试:

评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资源(CPU、内存、磁盘等)的利用率。

检测资源瓶颈,确保系统在合理的资源限制内运行。

10.数据库性能测试:

评估数据库在处理查询、事务和连接方面的性能。

检测潜在的数据库瓶颈和性能问题。

这些方面涵盖了软件性能测试的主要领域,而具体的测试策略和方法可能因项目和应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通过综合采用这些测试方法,可以确保软件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够提供高性能和稳定的用户体验。

11.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区别和联系?

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在某些方面相似,但在目标和执行上有一些区别。

性能测试是一种广泛的测试类型,旨在评估软件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它关注系统在正常负载和预期负载下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表现。性能测试通常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稳定性测试、并发测试等。

压力测试是性能测试的一种子类,专注于评估系统在负载超出设计极限或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它将系统推向极限,并检查其在这种极端负载情况下的表现。压力测试的目的是找出系统的瓶颈、极限和稳定性,验证系统在峰值负载下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或是会出现异常情况。

区别:

1.目标:

性能测试的目标是评估系统在一系列正常和预期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压力测试专注于测试系统在负载超出正常范围或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表现。

2.负载水平:

性能测试覆盖多个负载级别,包括正常负载、峰值负载等。

压力测试主要关注超出正常负载的极端情况。

3.测试场景:

性能测试通常模拟真实场景下的用户行为和负载情况。

压力测试更侧重于推动系统到极限,测试其在极端条件下的响应和稳定性。

联系:

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都是为了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都是为了确保系统能够在用户预期的负载情况下正常工作。压力测试可以看作是性能测试的一个特定方面,专注于评估系统在极端负载下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实践中,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通常结合使用,以全面评估系统的性能,并确定其在各种负载情况下的行为。性能测试帮助确定系统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性能水平,而压力测试则帮助识别系统的极限和潜在的问题。

2.安全测试常见的测试方面

安全测试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

软件安全测试是确保软件系统能够抵御潜在威胁和攻击的关键过程。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以确保软件在设计、开发和运行阶段都能够保持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安全测试方面:

1.身份验证和授权测试:

1.1身份验证测试: 确保系统能够准确验证用户身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1.2授权测试: 确保已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只能访问其所需的资源和功能。

2.数据保护和加密测试:

2.1数据保护测试: 确保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对敏感数据采取了适当的保护措施。

2.2加密测试: 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时使用了适当的加密算法。

3.网络安全测试:

3.1防火墙和网络配置测试: 确保防火墙和网络配置足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网络访问。

3.2漏洞扫描: 检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例如开放端口、弱口令等。

4.Web应用安全测试:

4.1跨站脚本(XSS)和跨站请求伪造(CSRF)测试: 防范与Web应用相关的安全漏洞。

4.2 SQL注入测试: 确保用户输入得到适当的验证和过滤,防止SQL注入攻击。

5.代码审查和静态分析:

5.1代码审查: 通过仔细检查源代码,查找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错误。

5.2静态分析: 使用工具分析源代码,寻找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代码模式。

6.物理安全测试:

服务器和设备的物理访问控制测试: 验证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关键的硬件和设备。

7.社会工程学测试:

Phishing测试: 模拟钓鱼攻击,测试员工对潜在社交工程攻击的反应。

Phishing测试是一种旨在检测和防止网络钓鱼攻击的方法。网络钓鱼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发送伪造的电子邮件或其他欺诈性消息来获取个人信息,例如用户名、密码或银行详细信息等。Phishing测试旨在模拟这种攻击,以评估组织对网络钓鱼攻击的意识和应对能力。测试可以包括模拟钓鱼邮件、网站或电话,以检测员工或客户是否能够识别并报告这些欺诈性活动。通过phishing测试,组织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员工和客户的意识,并加强网络安全措施,以防止网络钓鱼攻击。

8.日志和监控测试:

8.1日志分析: 检查系统生成的日志,确保它们包含足够的信息来检测和调查潜在的安全事件。

8.2监控测试: 确保系统能够监控异常活动并采取适当的响应。

9.移动应用安全测试:

9.1 应用权限测试: 确保移动应用只请求并使用其所需的权限。

9.2 数据存储和传输测试: 确保在移动应用中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加密和保护。

这些方面涵盖了软件安全测试的主要领域,但具体的测试策略和方法可能因项目和应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综合采用这些测试方法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3.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主要是指,软件之间能否很好的运作,会不会有影响、软件和硬件之间能否发挥很好的效率工作,会不会影响导致系统的崩溃。

平台测试

浏览器测试

软件本身能否向前或向后兼容

测试软件能否与其它相关软件兼容

数据兼容性测试

最常见的兼容性测试就是浏览器的兼容性测试,不同浏览器在css,js解析上的不同会导致页面显示不同。

常见的IE8的兼容性。

4.文档测试

国家有关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中共有14种文件,可分为3大类。

开发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模块开发卷宗。

用户文件: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用户文档的作用:改善易安装性;改善软件的易学性与易用性;改善软件可靠性;降低技术支持成本。

管理文件:项目开发计划、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在实际的测试中,最常见的就是用户文件的测试,例如:手册说明书等。

文档测试关注的点:

文档的术语

文档的正确性

文档的完整性

文档的一致性

文档的易用性

5.易用性测试(用户体验测试)

易用性(Useability)是交互的适应性、功能性和有效性的集中体现。又叫用户体验测试。

6.业务测试

业务测试是指:测试人员将系统的整个模块串接起来运行、模拟真实用户实际的工作流程。满足用户需求定义的功能来进行测试的过程。

7.界面测试

界面测试(简称UI测试),测试用户界面的功能模块的布局是否合理、整体风格是否一致、各个控件的放置位置是否符合客户使用习惯,此外还要测试界面操作便捷性、导航简单易懂性,页面元素的可用性,界面中文字是否正确,命名是否统一,页面是否美观,文字、图片组合是否完美等。

8.安装测试

安装测试是指:测试程序的安装、卸载。最典型的就是APP的安装、卸载。

9.内存泄漏测试

内存泄漏的检测:

1、对于不同的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内存泄露的检查,还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工具来进行内存问题的检查,例如MemProof. AQTime、Purify、BundsChecker等。 有些开发工具本身就带有内存问题检查机制.要确保程序员在编写程序和编译程序的时候打开这些功能。

2、通过代码扫描分析工具来检查

内存泄漏具体是什么意思?

内存泄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由于一些错误或疏忽,未能正确释放已经分配的内存,导致程序持续占用内存而不释放。在软件开发和测试中,内存泄漏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甚至最终导致程序崩溃。

具体来说,内存泄漏通常涉及以下情况:

1.未释放动态分配的内存:

在程序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用于存储数据结构、对象或其他信息。

如果程序员未正确释放这些动态分配的内存,即使在程序不再需要这些数据时,这块内存仍然被程序保留,造成内存泄漏。

2.引用计数错误:

有时,内存泄漏可能与引用计数有关。引用计数是一种跟踪对象被引用次数的技术。

如果对象被引用计数错误管理,可能导致引用计数不为零,即使程序不再需要该对象,内存也不会被释放。

3.循环引用:

当两个或多个对象相互引用,形成一个循环引用时,可能导致引用计数永远不会降为零,即使程序不再使用这些对象。

这种情况下,相关的内存可能永远无法被释放。

4.丢失指针:

在程序中,指针是用来跟踪内存位置的工具。如果程序员在释放内存之前失去了对该内存的指针,就无法释放它,导致内存泄漏。

在软件测试中,检测和修复内存泄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可能导致系统资源耗尽,影响系统性能,甚至引起应用程序崩溃。测试人员可以使用内存分析工具来识别潜在的内存泄漏问题,而开发人员则需要仔细检查代码,确保正确地释放动态分配的内存。使用静态分析工具、代码审查和内存检测工具是预防和修复内存泄漏的常见方法。

五、按测试实施的组织

1.α测试(Alpha Testing)

α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测试。

α测试的目的是评价软件产品的FLURPS(即功能、局域化、可使用性、可靠性、性能和支持)。

2.β测试(Beta Testing)

Beta测试是一种验收测试。Beta测试由软件的最终用户们在一个或多个客房场所进行。

α测试与Beta测试的区别:

(1)测试的场所不同:Alpha测试是指把用户请到开发方的场所来测试,beta测试是指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场所进行的测试。

(2)Alpha测试的环境是受开发方控制的,用户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时间比较集中。beta测试的环境是不受开发方控制的,用户数量相对比较多,时间不集中。

(3)alpha测试先于beta测试执行。通用的软件产品需要较大规模的beta测试,测试周期比较长。

3.第三方测试

介于开发方和用户方之间的组织测试。

六、按是否手工执行划分

1.手工测试(Manual testing)

手工测试是由人一个一个的输入用例,然后观察结果,和机器测试相对应,属于比较原始但是必须的一种。

优点:自动化测试无法代替探索性测试、发散思维类无既定结果的测试。

缺点:执行效率慢,量大易错。

2.自动化测试(Automation Testing)

所谓自动化测试,就是在预设条件下运行系统或应用程序,评估运行结果。(预先条件包括:正常条件和异常条件)。简单来说,自动化测试就是是把人为驱动的测试行为,转化为机器执行的一种过程。

自动化测试有:测试自动化、性能测试自动化、安全测试自动化。(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的自动化是指功能测试的自动化)

自动化测试按照测试对象来分,还可以分为接口测试、UI测试等。接口测试的ROI(产出投入比)要比UI测试高。

自动化实施的步骤:

(1)完成功能测试,版本基本稳定

(2)根据项目特性,选择适合项目的自动化工具,并搭建环境

(3)提取手工测试的测试用例转换为自动化测试的用例

(4)通过工具、代码实现自动化的构造输入、自动检测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5)生成自动测试报告

(6)持续改进、脚本优化

七、按测试地域划分

1.国际化测试

软件的国际化和软件的本地化是开发面向全球不同地区用户使用的软件系统的两个过程。而本地化测试和国际化测试则是针对这类软件产品进行的测试。由于软件的全球化普及,还有软件外包行业的兴起,软件的本地化和国际化测试俨然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测试专门领域。

本地化和国际化测试与其他类型的测试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下面是本地化和国际化测试 的一些要点。

1、本地化后的软件在外观上与原来版本是否存在很大的差异,外观是否墼齐、不走样。

2、是否对所有界面元素都进行了本地化处理,包括对话框、菜单、工具栏、状态栏、提示信息(包括声音的提示)、日志等。

3、在不同的屏幕分辨率下界面是否正常显示。

4、是否存在不同的字体大小,字体设置是否恰当。

5、日期、数字格式、货币等是否能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例如,中文是年月日,而英文是月日年。

6、排序的方式是否考虑了不同语言的特点。例如,中文按照第一个字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序,而英文按照首字母排序。

7、在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度量单位,软件是否能自适应和转换。

8、软件是否能在不同类型的硬件上正常运行,特别是在当地市场上销售的流行硬件上。

9、软件是否能在Windows或者其他操作系统的当地版本上正常运行。

10、联机帮助和文档是否已经翻译,翻译后的链接是否正常。正文翻译是否正确、恰当, 是否有语法错误。

软件本地化和国际化测试是一个综合了翻译行业和软件测试行业的测试类型。它要求测 试人员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语言文化,同时具备测试人员的基本技能。

2.本地化测试

软件开发所在地进行的测试都是本地化测试。

八、其它

1.Sanity测试

又叫理智测试、完善测试,属于回归测试的一部分。

2.MECE原则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分类既不重叠又不遗漏。

3.ALM

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软件生命周期管理

九、功能测试的6种方法

功能测试是软件测试中最基础、最常见的测试方法之一,它通过一系列测试用例对软件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验证,以发现潜在的缺陷和问题点。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六种功能测试方法。

1. 黑盒测试法

黑盒测试法也称为功能测试法,它主要从用户角度出发,测试人员只关注软件系统输出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它不需要了解系统内部的实现细节,测试人员只需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或需求文档编写符合需求的测试用例并执行即可。

2. 白盒测试法

白盒测试法也叫结构测试法,它主要从程序内部出发,通过检查代码和程序流程来验证功能是否正确。它需要测试人员了解软件系统的内部实现逻辑和代码细节,并编写针对代码的测试用例和覆盖率分析,检测软件系统是否满足指定要求。

3. 边界值测试法

边界值测试法是一种特殊的测试方法。它主要测试系统在极限情况下的响应和表现,即测试边界值处的软件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例如,测试一个输入框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是否能够正确接收和处理,测试登录密码是否符合长度限制等。

4. 等价类划分测试法

等价类划分测试法是一种常见的黑盒测试法。它将各种输入值看做是几个等价类,只需要选取一个代表性的值进行测试即可。例如,在一个数字输入框中,可以将输入值划分为小于、等于和大于等于三个等价类,然后只需测试每个等价类的一个典型值即可。

5. 冒烟测试法

冒烟测试法也称为系统验证测试法,它主要用于确认软件系统在最基本的功能上能够正常工作,是一种快速的初步测试方法。测试人员通过运行系统的核心功能,检查系统是否能够启动、执行基本操作和完成基本任务等。

6. 面向场景测试法

面向场景测试法是一种基于用户和业务场景的测试方法。它主要以用户故事或用例为基础,通过定义不同的测试场景来验证系统的功能和行为。例如,测试一个订单系统时会涉及下单、支付、发货、退款等多个场景,测试人员根据实际场景编写测试用例并执行测试。

综上所述,以上六种常见的功能测试方法各具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测试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在进行功能测试时,测试人员需要了解具体的测试需求和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并利用测试工具和技术不断提升测试效率和质量,以确保软件系统稳定、可靠、安全、高效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