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原理总结

发布时间 2023-10-07 14:58:42作者: 小糊涂90

NAT的实现分为下面类型:

SNAT:source NAT ,支持POSTROUTING, INPUT,让本地网络中的主机通过某一特定地址访问

外部网络,实现地址伪装,请求报文:修改源IP

DNAT:destination NAT 支持PREROUTING , OUTPUT,把本地网络中的主机上的某服务开放给外

部网络访问(发布服务和端口映射),但隐藏真实IP,请求报文:修改目标IP

PNAT: port nat,端口和IP都进行修改

 

  1. PC访问 www.xxx.com,由于存在域名会通过DNS服务器解析域名从而获得公网IP地址。

  2. PC收到此网站的公网IP地址后,封装数据。源IP为PC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解析获得的公网IP地址;目的端口号为80。并且将此报文发送给网关设备, 网关设备收到数据报文后通过路由关系发送到出口设备。

  3. 出口设备配置有NAT转换关系,将报文中的源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重新封装数据报文后发出。(这一步为SNAT)

  4. 数据报文到达公有网络上,由于目的IP地址为公网IP地址,通过公网路由关系转发到网站端(服务端)。

  5. 服务端收到报文后,检查到目的地址为公网IP地址。通过本端配置的NAT映射关系,与公网IP地址相匹配的映射关系中寻找私网IP地址。找到映射关系后,将目的地址转换为私网IP地址(这一步为DNAT)。在通过内部网络路由关系将数据报文转发至相应的服务器。

  6. 服务器将收到的报文通过相关计算,重新封装报文,发送给用户PC。原理不变,经过多次数据交互。最后用户PC接收到数据报文,网站就被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