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2 的 diff 算法详解

发布时间 2023-12-08 17:48:55作者: 柯基与佩奇

所谓 diff 算法,就是通过比对新旧两个虚拟节点不一样的地方,针对那些不一样的地方进行新增或更新或删除操作。接下来详细介绍节点更新的过程。

首先进行静态节点处理,判断新旧两个虚拟节点是否是静态节点,如果是,就不需要进行更新操作,可以直接跳过更新比对的过程 。

再更新处理新老节点的属性,获取新老节点的子节点,然后进行一定规则的判断。

这里值得多说一下的是,Vue2 在更新元素属性的时候,是暴力全量 diff 更新的,Vue3 则做了很多优化。

算法规则

具体规则如下:

  1. 如果新节点有子节点而老节点没有子节点,则判断老节点是否有文本内容,如果有就清空老节点的文本内容,然后为其新增子节点。
  2. 如果新节点没有子节点而老节点有子节点,则先删除老节点的子节点,然后设置文本内容。
  3. 如果新节点没有子节点,老节点也没有子节点,则进行文本的比对,然后设置文本内容。
  4. 如果新节点有子节点,老节点也有子节点,则进行新老子节点的比对,然后进行新增、移动、删除的操作,这也就是传说中的 diff 算法发生的地方

patchVnode 源码解析:

// diff 的过程
// 分析当前两个节点的类型
// 如果是元素,更新双方属性、特性等,同时比较双方子元素,这个递归过程,叫深度优先
// 如果双方是文本,更新文本
function patchVnode(oldVnode, 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ownerArray, index, removeOnly) {
    if (oldVnode === vnode) {
        return;
    }
    // 静态节点处理
    // 判断新旧两个虚拟节点是否是静态节点,如果是,就不需要进行更新操作,可以直接跳过更新比对的过程
    if (
        isTrue(vnode.isStatic) &&
        isTrue(oldVnode.isStatic) &&
        vnode.key === oldVnode.key &&
        (isTrue(vnode.isCloned) || isTrue(vnode.isOnce))
    ) {
        vnode.componentInstance = oldVnode.componentInstance;
        return;
    }

    // 获取双方孩子
    const oldCh = oldVnode.children;
    const ch = vnode.children;
    // 比较双方属性
    // Vue2在更新元素属性的时候,是暴力全量 diff 更新的。Vue3 则做了很多优化。
    if (isDef(data) && isPatchable(vnode)) {
        for (i = 0; i < cbs.update.length; ++i) cbs.update[i](oldVnode, vnode);
        if (isDef((i = data.hook)) && isDef((i = i.update))) i(oldVnode, vnode);
    }
    // 根据双方类型的几种情况分别处理
    if (isUndef(vnode.text)) {
        // 新节点没有文本
        if (isDef(oldCh) && isDef(ch)) {
            // 双方都有子元素,就进行重排,传说中的 diff 就发生在这里
            if (oldCh !== ch) updateChildren(elm, oldCh, ch, insertedVnodeQueue, removeOnly);
        } else if (isDef(ch)) {
            // 新节点有孩子, 老的没有,新增创建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checkDuplicateKeys(ch);
            }
            // 判断老节点是否有文本内容,如果有则先清空
            if (isDef(oldVnode.text)) nodeOps.setTextContent(elm, '');
            // 批量添加子节点
            addVnodes(elm, null, ch, 0, ch.length - 1, insertedVnodeQueue);
        } else if (isDef(oldCh)) {
            // 新节点没有孩子,老的有的,则删除老节点的孩子节点
            removeVnodes(oldCh, 0, oldCh.length - 1);
        } else if (isDef(oldVnode.text)) {
            // 新节点没有文本节点,老的有文本节点,则清空老的文本节点
            nodeOps.setTextContent(elm, '');
        }
    } else if (oldVnode.text !== vnode.text) {
        // 新老节点都是文本节点,则判断新老文本内容是否相同进行文本更新
        nodeOps.setTextContent(elm, vnode.text);
    }
    // 钩子处理
    if (isDef(data)) {
        if (isDef((i = data.hook)) && isDef((i = i.postpatch))) i(oldVnode, vnode);
    }
}

接下来,看看两组子元素都是多节点比对的情况,也就是传说 diff 发生的地方。

vue2diff1.png

在新老两组 VNode 节点的左右头尾两侧都有一个变量标记,在遍历过程中这几个变量都会向中间靠拢,当 oldStartIdx > oldEndIdx 或者 newStartIdx > newEndIdx 时结束循环。

diff 优化策略

先进行以下 4 种情况的优化策略:

  1.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开始: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2.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结尾:oldEndVnode, newEndVnode
  3.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结尾: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4.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开始: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如果以上 4 种情况都没找到,则从新数组的第一个节点去老数组中去查找,找到了就进行递归更新,没找到则创建新节点。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开始

新数组的结尾节点有剩余则添加

vue2diff2.png

从左往右比对完,老数组的游标先相交了,发现新数组结尾还有节点没有比对,则在新数组结尾创建剩下没有比对的节点。

老数组的结尾节点有剩余则删除

vue2diff3.png

从左往右比对完,新数组的游标先相交了,发现老数组结尾还有节点没有比对,则删除老数组剩下没有比对的节点。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结尾

新数组的开头节点有剩余则添加

vue2diff4.png

从右往左比对完,老数组的游标先相交了,发现新数组开头还有节点没有比对,则在新数组开头创建没有比对的节点。

老数组的开头节点有剩余则删除

vue2diff5.png

从右往左比对完,新数组的游标先相交了,发现老数组的开头还有节点没有比对,则删除老数组开头没有比对的节点。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结尾

vue2diff6.png

如果老数组的开头节点与新数组的结尾节点比对成功了,除了会继续递归比对它们,还将真实节点 A 移动到结尾。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开始

vue2diff7.png

如果老数组的结尾节点与新数组的开始节点比对成功了,除了会继续递归比对它们,还将真实节点 D 移动到开头。

以上四种情况都没对比成功

如果以上 4 种情况都没找到,则拿新数组的第一个节点去老数组中去查找。

vue2diff8.png

如果拿新数组的第一个节点去老数组中查找成功了,则会继续递归比对它们,同时将比对到的节点移动到对应的节点前面,并且将老数组原来的位置内容设置为 undefind。

vue2diff9.png

如果拿新数组的第一个节点去老数组中查找,没找到,则创建一个新的节点插入到未处理的节点前面

推荐在渲染列表时为节点设置 key

如果在模版渲染列表时,为节点设置了属性 key,那么在上面建立的 key 与 index 索引的对应关系时,就生成了一个 key 对应着一个节点下标这样一个对象。 也就是说,如果在节点上设置了属性 key,那么在老的虚拟 DOM 中找相同节点时,可以直接通过 key 拿到下标,从而获取节点,否则就需要每一次都要进行遍历查找。 所以非常推荐在渲染列表时为节点设置 key,最好是后端返回的唯一 ID。

循环比对结束的后续处理工作

如果老数组的游标先相交了,则判断新数组中是否还有剩下的节点,没有进行比对的,创建它们。

如果新数组的游标先相交了,则判断老数组中是否还有剩下的节点,没有进行比对的,把它们都删除掉。

源码解析

// 传说中的 diff 发生的地方
function updateChildren(parentElm, oldCh, newCh, insertedVnodeQueue, removeOnly) {
    // 4个游标和对应节点
    let oldStartIdx = 0;
    let newStartIdx = 0;
    let oldEndIdx = oldCh.length - 1;
    let oldStartVnode = oldCh[0];
    let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let newEndIdx = newCh.length - 1;
    let newStartVnode = newCh[0];
    let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 后续查找需要的变量
    let oldKeyToIdx, idxInOld, vnodeToMove, refElm;

    const canMove = !removeOnly;

    // 循环条件是游标不能交叉,交叉就结束
    while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newStartIdx <= newEndIdx) {
        // 前两个是校正,在之前的比对中可能会删除其中的旧节点,之后就会往前或者往后移动一位
        if (isUndef(oldStartVnode)) {
            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 Vnode has been moved left
        } else if (isUndef(oldEndVnode)) {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
            // 先查找两个开头节点
            patch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StartIdx);
            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EndVnode)) {
            // 两个结尾节点
            patchVnode(oldEndVnode, newEnd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EndIdx);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
            // Vnode moved right
            // 老的开始节点,新的结尾节点
            patchVnode(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EndIdx);
            // 进行节点移动
            // node.insertBefore(newnode,existingnode) 1.newnode 必需。需要插入的节点对象  2.existingnode 可选。在其之前插入新节点的子节点。如果未规定,则 insertBefore 方法会在结尾插入 newnode。
            canMove &&
                nodeOps.insertBefore(
                    parentElm,
                    oldStartVnode.elm,
                    nodeOps.nextSibling(oldEndVnode.elm)
                );
            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
            // Vnode moved left
            // 老的结尾节点,新的开始节点
            patchVnode(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StartIdx);
            // 进行节点移动
            canMove && nodeOps.insertBefore(parentElm, oldEndVnode.elm, oldStartVnode.elm);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 else {
            // 首尾没找到
            // 第一次创建一个老的节点的索引 Map,方便后续不需要遍历查找,这是一个空间换时间的方法
            if (isUndef(oldKeyToIdx))
                oldKeyToIdx = createKeyToOldIdx(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 拿新虚拟DOM开头的第一个节点,去老的虚拟DOM中进行查找
            // 如果在模版渲染列表时,为节点设置了属性 key,那么在上面建立的 key 与 index 索引的对应关系时,就生成了一个 key 对应着一个节点下标这样一个对象。
            // 也就是说,如果在节点上设置了属性 key,那么在老的虚拟DOM中找相同节点时,可以直接通过 key 拿到下标,从而获取节点,否则就需要每一次都要进行遍历查找。
            // 所以非常推荐在渲染列表时为节点设置 key,最好是后端返回的唯一 ID。
            idxInOld = isDef(newStartVnode.key)
                ? oldKeyToIdx[newStartVnode.key]
                : findIdxInOld(newStartVnode, 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if (isUndef(idxInOld)) {
                // New element
                // 没找到就进行创建,并且插入到未处理的节点(oldStartVnode.elm)的前面
                createElm(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parentElm,
                    oldStartVnode.elm,
                    false,
                    newCh,
                    newStartIdx
                );
            } else {
                vnodeToMove = oldCh[idxInOld];
                // 找到之后,也要进行判断是否相同节点
                if (sameVnode(vnodeToMove, newStartVnode)) {
                    // 递归更新
                    patchVnode(vnodeToMove,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newCh, newStartIdx);
                    oldCh[idxInOld] = undefined;
                    canMove && nodeOps.insertBefore(parentElm, vnodeToMove.elm, oldStartVnode.elm);
                } else {
                    // same key but different element. treat as new element
                    // 创建新的节点进行替换
                    createElm(
                        newStar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parentElm,
                        oldStartVnode.elm,
                        false,
                        newCh,
                        newStartIdx
                    );
                }
            }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
    }
    // 循环结束
    // 后续处理工作
    if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 老的先结束,判断新的虚拟DOM中是否还有剩下的节点,批量创建
        refElm = isUndef(newCh[newEndIdx + 1]) ? null : newCh[newEndIdx + 1].elm;
        addVnodes(parentElm, refElm, newCh, newStartIdx, newEndIdx, insertedVnodeQueue);
    } else if (newStartIdx > newEndIdx) {
        // 新的先结束,判断老的虚拟DOM中是否还剩下,批量删除
        removeVnodes(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
}

总结

总的来说 Vue2 的 diff 算法就是以新的虚拟 DOM 为准进行与老虚拟 DOM 的比对,继而进行各种情况的处理。大概可以分为 4 种情况:更新节点、新增节点、删除节点、移动节点位置。比对新老两个虚拟 DOM,就是通过循环,每循环到一个新节点,就去老节点列表里面找到和当前新节点相同的旧节点。如果在旧节点列表中找不到,说明当前节点是需要新增的节点,就需要进行创建节点并插入视图的操作;如果找到了,就做更新操作;如果找到的旧节点与新节点位置不同,则需要移动节点等。

其中为了快速查找到节点,Vue2 的 diff 算法设置了 4 种优化策略,分别是:

  1.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开始
  2.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结尾
  3. 老数组的开始与新数组的结尾
  4. 老数组的结尾与新数组的开始

通过这 4 种快捷的查找方式,就不需要循环来查找了,只有当以上 4 种方式都查找不到的时候,再进行循环查找。

最后循环结束后需要对未处理的节点进行处理。

如果是老节点列表先循环完毕,这个时候如果新节点列表还有剩余的节点,则说明这些节点都是需要新增的节点,直接把这些节点创建并插入到 DOM 中就行了。

如果是新节点列表先循环完毕,这个时候如果老节点列表还有剩余节点,则说明这些节点都是要被废弃的节点,是应该被删除的节点,直接批量删除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