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session和cookie的对比

发布时间 2023-11-10 16:39:12作者: Trender

Cookie

1991 年 HTTP 0.9 诞生了,当时只是为了满足大家浏览 web 文档的要求 ,所以只有 GET 请求,浏览完了就走了,两个连接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这也是 HTTP 为无状态的原因,因为它诞生之初就没有这个需求。

但随着交互式 Web 的兴起(所谓交互式就是你不光可以浏览,还可以登录,发评论,购物等用户操作的行为),单纯地浏览 web 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比如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需要记录用户的购物车记录,就需要有一个机制记录每个连接的关系,这样我们就知道加入购物车的商品到底属于谁了,于是 Cookie 就诞生了。

Cookie,有时也用其复数形式 Cookies。类型为“小型文本文件”,是某些网站为了辨别用户身份,进行 Session 跟踪而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通常经过加密),由用户客户端计算机暂时或永久保存的信息 

 以加入购物车为例,每次浏览器请求后 server 都会将本次商品 id 存储在 Cookie 中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会将 Cookie 保存在本地,下一次再将上次保存在本地的 Cookie 传给 server 就行了,这样每个 Cookie 都保存着用户的商品 id,购买记录也就不会丢失了

 仔细观察上图相信你不难发现随着购物车内的商品越来越多,每次请求的 cookie 也越来越大,这对每个请求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我只是想将一个商品加入购买车,为何要将历史的商品记录也一起返回给 server ?购物车信息其实已经记录在 server 了,浏览器这样的操作岂不是多此一举?怎么改进呢

 

Session:

仔细考虑下,由于用户的购物车信息都会保存在 Server 中,所以在 Cookie 里只要保存能识别用户身份的信息,知道是谁发起了加入购物车操作即可,这样每次请求后只要在 Cookie 里带上用户的身份信息,请求体里也只要带上本次加入购物车的商品 id,大大减少了 cookie 的体积大小,我们把这种能识别哪个请求由哪个用户发起的机制称为 Session(会话机制),生成的能识别用户身份信息的字符串称为 sessionId,它的工作机制如下

 

 

session 的痛点:

看起来通过  cookie + session 的方式是解决了问题,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上述情况能正常工作是因为我们假设 server 是单机工作的,但实际在生产上,为了保障高可用,一般服务器至少需要两台机器,通过负载均衡的方式来决定到底请求该打到哪台机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