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追踪

发布时间 2023-07-26 15:35:49作者: 黯然的伤

@

目标追踪

1. 传统目标追踪

1.1 卡尔曼滤波(预测):

Kalm Filter 算法,是一种递推预测滤波算法,算法中涉及到滤波,也涉及到对下一时刻数据的预测。Kalman Filter 由一系列递归数学公式描述。它提供了一种高效可计算的方法来估计过程的状态,并使估计均方误差最小。卡尔曼滤波器应用广泛且功能强大:它可以估计信号的过去和当前状态,甚至能估计将来的状态,即使并不知道模型的确切性质。

适用范围

线性系统:卡尔曼滤波最适用于线性系统,即目标的运动可以用线性动力学模型描述。对于线性系统,卡尔曼滤波能够提供精确的估计。
高斯噪声:卡尔曼滤波假设系统噪声和测量噪声都是高斯分布的,且噪声应该是白噪声(均值为零,方差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卡尔曼滤波能够产生最优估计。
实时应用:卡尔曼滤波是一种递归算法,可以在每个时间步骤中根据新的测量数据进行更新。因此,它非常适合实时应用,比如实时目标追踪。
低维问题:在低维问题中,卡尔曼滤波的计算效率较高,并且能够提供较好的状态估计。

局限性:

非线性系统:卡尔曼滤波对于非线性系统的适应性较差。对于非线性系统,可以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或粒子滤波等方法进行非线性系统状态估计。
非高斯噪声:当系统噪声或测量噪声不符合高斯分布时,卡尔曼滤波的表现可能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其他滤波技术可能更加适用。
模型不准确:卡尔曼滤波算法假设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测量模型是已知和精确的。如果模型不准确或存在未建模的动态特性,滤波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
过程噪声和测量噪声的不确定性:卡尔曼滤波对噪声统计特性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如果过程噪声和测量噪声的方差不准确或变化较大,滤波效果可能不理想。

理解:

预测->检测->修正->预测,不断迭代更新

1.2 光流法

光流

光流(optical flow)是空间运动物体在观察成像平面上的像素运动的瞬时速度。
光流法是利用图像序列中像素在时间域上的变化以及相邻帧之间的相关性来找到上一帧跟当前帧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从而计算出相邻帧之间物体的运动信息的一种方法。
通常将二维图像平面特定坐标点上的灰度瞬时变化率定义为光流矢量。

稀疏光流——Lucas-Kanade算法
稠密光流——Farneback

一幅图像中每个像素的位移矢量,指示该像素在另一幅图像中的相对位置,如果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都采用这种方法通常称为“稠密光流”。
还有一种算法称为“稀疏光流”,仅仅只跟踪图像中某些点的子集,该算法通常是快速且可靠的,因为其将注意力只放在容易跟踪的特定点上,稀疏跟踪的计算成本远远低于稠密跟踪,这也导致了后者的研究基本被限制在了学术圈。

前提假设

(1)亮度恒定不变。即同一目标在不同帧间运动时,其亮度不会发生改变。这是基本光流法的假定(所有光流法变种都必须满足),用于得到光流法基本方程;
(2)时间连续或运动是“小运动”。即时间的变化不会引起目标位置的剧烈变化,相邻帧之间位移要比较小。同样也是光流法不可或缺的假定。
(3)空间一致性:场景中相同表面的相邻点具有相似的运动,并且其投影到图像平面上的距离也比较近。一个场景上邻近的点投影到图像上也是邻近点,且邻近点速度一致。这是Lucas-Kanade光流法特有的假定

适用范围:

小运动场景:光流法最适用于相邻图像帧之间的小运动场景,即假设相机或物体的运动较小。在小运动假设下,光流法的线性近似是有效的,能够较准确地估计像素点的运动。
稀疏特征场景:光流法通常在稀疏特征场景中表现较好,即在图像中存在明显的角点、边缘或纹理等特征点。光流法通过跟踪这些特征点的运动来估计整个图像的运动。
相机运动估计:光流法可用于估计相机的运动,例如在计算视觉里程计中,通过跟踪图像特征点的运动来估计相机的位姿变化。

优点:

光流法的优点在于它无须了解场景的信息, 就可以准确地检测识别运动日标位置, 且在摄像机处于运动的情况下仍然适用。
而且光流不仅携带了运动物体的运动信息,而且还携带了有关景物三维结构的丰富信息,它能够在不知道场景的任何信息的情况下,检测出运动对象。

局限:

遮挡问题:当图像中的目标发生遮挡时,光流法可能无法准确地估计被遮挡物体的运动。
大运动场景:在大运动场景下,光流法的小运动假设不成立,可能导致估计结果不准确。
低纹理区域:在图像中缺乏明显纹理或特征的区域,光流法的性能可能会下降。
光照变化:光流法对光照变化敏感,当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影响光流的估计结果。

理解:

根据计算两相邻帧之间的某像素点的位移矢量,已知前一帧该像素点的位置,计算出下一帧该像素点的位置。

1.3 粒子滤波

粒子滤波,和卡尔曼滤波、一维马尔科夫定位都是贝叶斯滤波的一种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原理与实现特别简单。
其核心思想是:用很多个粒子代表定位物体,每个粒子有权重代表该粒子位置的可信度。在prediction阶段,根据物体的控制信息(速度、转角等)与motion model预测出每个粒子下个时刻的位置;在update阶段,根据物体的观测值与地图值计算出每个粒子的权重;在resample阶段,根据粒子的重新采样粒子。这样,粒子的位置会越来越趋近真实的物体位置。

适用范围:

非线性系统:粒子滤波对于非线性系统的状态估计表现得比传统的卡尔曼滤波等线性滤波方法更好。非线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普遍,例如,机器人的运动规划、目标追踪、自动驾驶等领域都经常涉及非线性问题。
非高斯分布:粒子滤波不依赖于假设系统状态或观测误差满足高斯分布,因此适用于具有非高斯分布的系统。在实际问题中,许多噪声源或不确定性往往是非高斯的,因此粒子滤波在这些情况下能够更准确地估计状态。
多模态系统:当系统具有多个可能的状态或目标时,粒子滤波可以很好地处理多模态分布。通过使用大量的粒子,粒子滤波可以捕获多个状态或目标的估计值,这对于多目标跟踪或多解决方案的问题非常有用。
非线性测量:粒子滤波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非线性测量模型。这是因为粒子滤波使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采样和加权,而不需要解析求解非线性函数。
实时性要求:粒子滤波是一种递增式算法,可以在每个时间步骤中逐步更新状态估计,适用于实时应用,如机器人导航和控制等。

局限性:

粒子数目:粒子滤波的精度与粒子的数量有关。为了获得准确的估计结果,需要使用大量的粒子。然而,粒子数目增加会导致计算复杂度上升,这在处理实时应用或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能成为问题。
粒子退化问题:在执行重采样时,权重高的粒子会被选择并复制,而权重低的粒子则可能被丢弃。这可能导致一些重要的状态空间区域缺乏足够的粒子,从而导致估计结果不准确,即出现粒子退化问题。
处理高维状态空间:随着状态空间维度的增加,粒子滤波的性能会下降。这是由于需要更多的粒子来表示高维空间,从而增加了计算复杂度。在高维问题中,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方法来简化状态表示,如使用特征提取或边缘化等技术。
处理大量观测数据:当观测数据非常丰富时,粒子滤波需要更多的粒子来捕获可能的状态空间,从而增加了计算开销。
算法参数:粒子滤波中有一些参数需要事先设置,例如,预测和观测噪声的方差。选择合适的参数可能需要一定的经验或调试,这可能增加了使用粒子滤波的难度。
粒子初始化:初始粒子的分布对滤波性能有很大影响。如果粒子初始化不合理,可能导致滤波过程陷入局部最优解或无法正确估计系统状态。

理解:

初始化(大致初始粒子群位置)->预测(根据目标的运动模型预测粒子下一步的位置)->更新(将观测数据与每个粒子的预测位置进行比较,计算每个粒子的权重)->重采样(权重较高的粒子在重采样中被选择的概率较大,而权重较低的粒子则可能被舍弃)->迭代加权平均得到目标位置

1.4 均值漂移(mean-shift)

Mean Shift(均值漂移)是基于密度的非参数聚类算法,其算法思想是假设不同簇类的数据集符合不同的概率密度分布,找到任一样本点密度增大的最快方向(最快方向的含义就是Mean Shift),样本密度高的区域对应于该分布的最大值,这些样本点最终会在局部密度最大值收敛,且收敛到相同局部最大值的点被认为是同一簇类的成员。

适用范围:

目标运动缓慢且连续性较好:均值漂移适用于目标运动较为缓慢的场景,因为它是基于密度估计的方法,需要目标在连续帧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连续性。如果目标的运动速度很快或者出现跳跃式的运动,均值漂移可能会失去目标。
单目标或少量目标追踪:均值漂移更适用于单目标或少量目标的追踪。当目标数量较多时,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会增加,且可能导致目标之间相互干扰。
目标外观变化较小:均值漂移算法基于局部密度估计,对目标外观变化敏感。如果目标外观在不同帧之间发生较大变化(例如光照变化、视角变化等),均值漂移可能无法很好地追踪目标。

局限性:

带宽选择问题:均值漂移中的带宽是一个重要参数,但往往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来手动调整。不同的带宽选择可能导致不同的跟踪效果。带宽太小会导致追踪过于敏感,容易失去目标,而带宽太大会使得追踪过程不够准确。
目标遮挡:均值漂移在处理目标遮挡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目标被其他物体或遮挡物所遮挡,均值漂移可能会错误地将遮挡物当作新的目标或者导致目标追踪中断。
计算复杂度:尽管均值漂移是一种非参数化方法,但在大规模数据集或复杂场景中,它的计算复杂度可能会变得相对较高。这可能会导致实时性方面的挑战。
聚类中心数量:均值漂移算法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中心的数量,但这也可能导致聚类中心数量的不稳定性。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得到多个局部聚类中心,这可能不符合预期的单一目标追踪结果。

理解:

1、在未被标记的数据点中随机选择一个点作为起始中心点。
2、确定带宽。
3、以center为中心点,计算从center开始到集合M中每个元素的向量,将这些向量相加,得到向量shift。
4、center = center + shift。即center沿着shift的方向移动,移动距离是||shift||。
5、重复步骤2、3、4,直到shift的很小(就是迭代到收敛)。

2. 基于相关滤波器(Correlation Filter)的目标跟踪

2.1最小输出误差平方和(MOSSE)滤波器

MOSSE算法的核心思想是使用一个滤波器,该滤波器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帧中目标的位置。

适用范围

实时目标跟踪:MOSSE算法设计简单且计算高效,因此在实时视频流中快速准确地跟踪目标时表现优秀。
非刚性目标跟踪:当目标在形状和外观上可能发生变化(例如,人体运动、车辆变道等)时,MOSSE算法能够处理非刚性目标跟踪的情况。
相对稳定背景:当目标所在的背景相对稳定,即目标与背景的差异较大时,MOSSE算法通常能够较好地进行目标跟踪。
单目标跟踪:MOSSE算法通常用于跟踪单个目标,对于多目标跟踪来说,效果可能不如一些更复杂的算法。

局限性:

目标变形和旋转: MOSSE算法对于目标的较大变形和旋转并不具备很好的鲁棒性。由于它主要使用目标的局部特征来进行跟踪,当目标发生较大形变或旋转时,其特征可能发生变化,导致跟踪失效。
遮挡问题: 当目标被其他物体或遮挡物遮挡时,MOSSE算法可能无法正确识别目标并跟踪。这是因为算法主要依赖目标的外观特征来进行跟踪,而遮挡会导致这些特征不完整或发生变化。
复杂背景: MOSSE算法对于复杂多变的背景适应能力较弱。如果目标与背景颜色或纹理相似,算法可能会错误地将背景误认为目标,导致跟踪错误。
长期跟踪: 在长时间跟踪的情况下,MOSSE算法可能会出现累积误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的准确性可能会逐渐下降,尤其是在目标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
多目标跟踪: MOSSE算法主要用于单目标跟踪,对于多目标跟踪来说,可能需要额外的技术和方法。
光照变化: 对于光照变化敏感,如果目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外观变化较大,MOSSE算法可能无法很好地跟踪目标。

理解:

选择初始帧:在视频中选择一个包含目标的图像帧作为初始帧。
制作标签:在初始帧中用一个矩形框标记出目标的位置。这个矩形框就是我们要跟踪的目标。
提取目标特征:从标记出的目标区域提取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是目标的颜色、纹理等。
初始化滤波器:使用目标特征初始化一个滤波器。这个滤波器的作用是在后续帧中寻找目标。
更新滤波器:从视频中的下一帧开始,MOSSE算法使用滤波器来搜索目标。它会比较滤波器输出和实际目标的位置,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来更新滤波器的权重。
迭代:重复步骤5,直到我们达到了足够准确的目标跟踪。

2.2 KCF(Kernelized Correlation Filters)

KCF(Kernelized Correlation Filters)核心思想是利用核技巧(kernel trick)来将目标和背景的特征映射到高维空间,从而使得目标和背景在高维空间中更容易区分。 KCF算法引入了核技巧(kernel trick)来将特征映射到高维空间,从而增加了目标和背景在特征空间中的可分性。这使得KCF算法在处理复杂场景和目标变形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对于复杂目标跟踪任务,特别是在挑战性的视觉场景下,KCF算法可能更适合;而对于一些简单目标跟踪或对计算效率要求较高的情况,MOSSE算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2.3 CSK(Correlation-based Single Kernel)

通过计算目标模板与搜索图像之间的相关性来实现目标的实时跟踪。

适用范围

  1. 实时目标跟踪: CSK算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目标跟踪算法,适用于需要实时性能的场景。由于其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加速和简单的相关滤波计算,CSK算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目标跟踪任务。
  2. 目标尺度变化较小: CSK算法在处理目标尺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表现较好。它的目标模板在初始化时较为固定,如果目标尺度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导致跟踪性能下降。
  3. 目标位置稳定: CSK算法对目标位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对于位置变化较剧烈或频繁的目标,可能跟踪效果不佳。
  4. 较简单的目标外观: CSK算法对目标外观的表示相对较为简单,适用于具有明显纹理和形状特征的目标。对于复杂多样的目标,可能需要更复杂的特征表示和目标模型。
  5. 计算资源受限: CSK算法在计算资源受限的设备上表现较好,例如在嵌入式系统或低功耗设备上进行目标跟踪。

局限性

  1. 目标尺度变化敏感: CSK算法的目标模板是在初始帧中提取的,并且通常假设目标尺度在跟踪过程中保持不变。对于目标尺度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CSK算法可能无法准确跟踪目标,导致跟踪失败。
  2. 旋转和视角变化敏感: CSK算法对目标的旋转和视角变化较为敏感,特别是在目标具有较大旋转角度或视角变化较大时,跟踪性能可能下降。
  3. 遮挡问题: 当目标被遮挡或部分遮挡时,CSK算法可能难以正确跟踪目标。它没有明确的遮挡处理机制,导致可能会将遮挡物体或背景错误地识别为目标。
  4. 复杂目标表示困难: CSK算法对于复杂多样的目标外观表示能力有限。如果目标具有复杂的纹理、颜色变化或多个物体组成,CSK算法可能无法准确地捕捉其特征,从而导致跟踪失败。
  5. 边界效应: 在进行相关滤波时,边界处的填充可能会影响目标跟踪的准确性,导致边界效应的问题。
  6. 对光照变化敏感: CSK算法对光照变化较为敏感,当目标受到光照变化时,可能影响相关滤波的性能,导致跟踪不稳定。

3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跟踪算法

3.1 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

它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专门用于处理和识别具有网格结构(如图像)的数据。

适用范围:

实时目标追踪:基于CNN的目标追踪算法通常具有高效性和实时性,使其在需要实时目标追踪的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视频监控、自动驾驶、无人机跟踪等场景中需要实时地追踪移动目标。
运动分析:通过在连续帧中追踪目标的位置和运动轨迹,可以进行运动分析,例如分析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等信息。
目标识别与跟踪:CNN可以结合目标识别和跟踪的任务,实现在复杂场景中追踪多个目标。这在交通监测、行人追踪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姿态估计:通过追踪目标的关键点或特征,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姿态估计,例如人体姿态估计、手势识别等应用。
动作识别:通过追踪物体或人体的运动,可以进行动作识别和行为分析,例如动作识别、行为监测等。
视频编辑和特效:目标追踪技术还可以用于视频编辑和特效制作中,例如将特定的图像或动画元素跟踪到视频场景中。

局限性:

目标遮挡:当目标被其他物体或遮挡物遮挡时,CNN可能无法正确地进行目标追踪,特别是对于基于单帧的目标检测方法。遮挡情况使得目标的外观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追踪器无法持续地跟踪目标。
目标外观变化:目标在不同场景下的外观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光照变化、视角变化等。如果CNN没有充分的鲁棒性,可能会导致目标追踪性能下降。
模型泛化性能:训练得到的CNN模型可能会在特定数据集上表现很好,但泛化到不同场景或数据分布上的追踪任务时可能会受到限制。在新的场景中,可能需要重新训练或微调CNN模型,以适应新的数据分布。
计算复杂性:深度学习模型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进行训练和推理,特别是对于实时目标追踪任务,计算复杂性可能会成为一个限制因素。
标注数据需求:深度学习模型通常需要大量标注数据进行训练,但在目标追踪任务中,获取高质量的标注数据可能比较困难和昂贵。
过拟合问题:对于某些目标追踪任务,特别是在复杂背景和目标运动较快的情况下,CNN可能容易出现过拟合问题,导致泛化性能下降。

3.2 DeepSORT(多目标追踪)

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传统目标跟踪方法的技术,用于多目标追踪(Multi-Object Tracking,MOT)任务。DeepSORT结合了深度学习特征提取和数据关联的思想,能够实现在复杂场景下对多个目标的高效、准确追踪。

适用范围:

多目标跟踪: DeepSORT是专门设计用于处理多目标跟踪任务的算法。它可以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并且在复杂场景下表现较好。

目标尺度变化: DeepSORT采用了孪生网络的特征表示,使得它对目标尺度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目标尺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DeepSORT能够较好地跟踪目标。

遮挡问题: DeepSORT结合了卡尔曼滤波和孪生网络的特点,对目标的遮挡和遮挡解除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处理遮挡问题。

复杂场景: DeepSORT在复杂的视觉场景下表现较好,例如目标密集、目标运动快速、目标外观变化等情况。

高效实时性: DeepSORT算法具有较好的实时性能,适用于需要高效准确目标跟踪的实时应用场景。

多目标关联: DeepSORT使用卡尔曼滤波对目标进行状态预测和关联,从而解决多目标之间的关联问题,有效避免了目标ID混淆。

局限性:

计算复杂性:DeepSORT使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目标检测和特征提取,这涉及大量的计算和内存消耗。对于实时的多目标追踪应用,计算复杂性可能会成为一个限制因素。
目标遮挡:当目标被其他物体或遮挡物遮挡时,DeepSORT可能会出现跟踪错误。目标遮挡会导致目标的外观变化,从而使得DeepSORT难以正确地进行数据关联和重识别。
外观变化:目标在不同场景下的外观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光照变化、视角变化等。如果DeepSORT的目标特征提取不具有足够的鲁棒性,可能会导致目标重识别性能下降。
目标密度:在高目标密度的场景中,即许多目标同时出现的情况下,DeepSORT可能会遇到数据关联和匹配困难。这可能导致误匹配和漏检。
训练数据需求:DeepSORT需要大量的带有标注的数据进行训练,以学习目标的特征表示和数据关联。获取高质量的标注数据可能是一项复杂和耗时的任务。
跟踪过程中的错误累积:在长时间跟踪中,由于数据关联和目标重识别等原因,跟踪过程中可能会累积一些误差,导致轨迹漂移或错误跟踪。

3.3 Siamese Network(孪生网络)(单目标追踪)

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网络结构,主要用于度量学习(Metric Learning)和相似性匹配任务。Siamese Network适用于任何需要度量两个输入样本之间的相似性或距离的任务。它在模式识别、信息检索、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对个体进行辨识和验证的场景中,Siamese Network能够发挥出其优势,提供高效准确的相似性匹配功能。

适用范围:

人脸验证和识别:在人脸验证中,Siamese Network可以将两张人脸图像作为输入,并输出它们之间的相似度得分。这样可以实现人脸的验证和识别,例如判断两张人脸是否属于同一个人。
目标追踪:在目标追踪任务中,Siamese Network可以用于跟踪目标的特征表示,并计算目标在不同帧之间的相似度,从而实现目标的连续追踪。
图像检索:在图像检索中,Siamese Network可以将查询图像和数据库图像作为输入,通过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度,来找到与查询图像最相似的数据库图像。
指纹匹配:在生物识别领域,Siamese Network可以用于指纹匹配,判断两个指纹样本是否来自同一个人。

局限性:

训练数据需求:Siamese Network通常需要大量的带有标注的样本对进行训练,尤其是对于复杂的任务和大规模的数据集。获取高质量的标注数据可能是一项耗时且昂贵的任务。
计算复杂性:由于Siamese Network处理一对样本而不是单个样本,因此其计算复杂性较高。特别是在大规模数据集和复杂网络架构的情况下,训练和推断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计算资源。

3.4 ATOM(Accurate Tracker by Overlap Maximization)

ATOM算法的主要思想是使用孪生网络(Siamese Network)来学习目标的特征表示,并通过最大化目标与搜索图像之间的重叠区域(overlap)来实现准确的目标跟踪。

适用范围

  1. 准确目标跟踪: ATOM算法是一种准确的目标跟踪算法,特别擅长处理多目标跟踪任务。它通过最大化目标与搜索图像之间的重叠区域来实现准确的目标定位,因此适用于对目标跟踪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2. 多目标跟踪: ATOM算法是为多目标跟踪而设计的,它可以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并且在多目标情况下表现较为出色。
  3. 目标尺度变化: ATOM算法使用多尺度特征表示来适应目标尺度变化。它能够在目标尺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有效地进行目标跟踪。
  4. 复杂场景: ATOM算法能够处理目标的遮挡和遮挡解除等复杂场景,使其在复杂背景下也能实现较好的跟踪效果。
  5. 实时性要求: ATOM算法具有较好的实时性能,适用于需要高效目标跟踪的应用场景。

局限性:

  1. 计算资源要求高: ATOM算法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对计算资源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实时应用或资源受限的设备上,可能需要较强的计算设备和硬件来保证跟踪性能。
  2. 目标形变敏感: ATOM算法对目标形变较为敏感,当目标发生较大形变或外观变化时,可能会导致跟踪失败。
  3. 遮挡问题: 尽管ATOM算法在处理遮挡问题上相对较好,但对于目标完全遮挡或重叠的情况,仍可能导致跟踪失败或错误的跟踪结果。
  4. 光照变化敏感: ATOM算法对光照变化较为敏感,当目标受到强烈光照变化时,可能会影响目标的特征表示和跟踪性能。
  5. 标记样本数量要求: ATOM算法使用在线训练方式,需要标记大量样本来更新网络参数。在一些场景下,获取足够的标记样本可能会面临挑战。
  6. 复杂背景干扰: 当目标与背景相似度较高时,ATOM算法可能难以正确区分目标和背景,导致跟踪失败。
  7. 跟踪速度波动: ATOM算法的跟踪速度可能会受到不同目标特征和图像质量的影响,导致跟踪速度波动,不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