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银根: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胡教授《关于数字化促进乡村振兴专访》 全文

发布时间 2023-07-14 16:52:36作者: 凡酷软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笔下的这幅乡村美景让人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之中。

 然而,时光荏苒,如今乡村振兴已然迎来新的时代。

传统的乡村景象不再局限于孟浩然时代的诗意描绘,如同一幅油画,奢靡而静态。

如今的乡村,正在逐渐插上“数字翅膀”,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乡村振兴正在迎来一场革命性的转变。

 

传统的山水田园风光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为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今,数字化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词之一,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将农村发展引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湖北日报刊登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湖北智慧乡萌研究院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胡银根

关于数字化促进乡村振兴专访,现全文转载如下。

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要紧紧抓住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这个关键,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应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获利增收,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湖北要以数字化建设为契机,充分开采和利用好数字“富矿”让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

 

0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

记者: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当前,各地都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您看来,数字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是什么?

 

胡银根:信息时代,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蓬勃兴起,

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数字乡村”概念。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均对此作出了明确部署。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出“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数字乡村建设要紧紧抓住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这个关键,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应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获利增收,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要看到的是,数字乡村建设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数字乡村建设与地方实际和发展模式相结合,很重要。对湖北来说,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补齐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群众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壮大农村数字经济,激活要素市场。

 

02

数字乡村建设仍然存在“软硬失衡”问题

记者:近年来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电商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领头羊”地位。同时,农业生产数字化还停留在一般、单一技术的应用阶段,缺乏高精尖的适用技术,集成度不高。目前来看,发展壮大乡村数字经济,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胡银根:总的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

专业人才缺乏。建设数字乡村需要复合型人才。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农村大量年富力强的知识青年进入城镇,由于“四乡”(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人才短缺,导致乡村文化基础薄弱,数字素养不高,难以应用好现代数字农业技术。

 

基础设施薄弱。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印发的《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指出,5G网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但由于农村地广人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加上各类农业项目面向数字农业领域的投入偏少,导致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乡村4G信号盲点仍然较多,5G基站、光纤宽带、物联网设施等新基建数量和布局还不完善。

 

建设意愿不高。一是农业整体存在生产周期长、经营风险大、投资回报慢、比较效益低等问题,地方政府投入数字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差别较大;二是属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网络使用技能缺乏,面对生产环节中的自动数据采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数字技术,以及后续的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专业化信息化平台,自身会出现本领恐慌,适应新的数字化潮流、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升级难度较高。

 

信息融合不畅。数字乡村建设涉及面广,但在信息化、数字化考核目标的驱动下,一些领域各自为战,搭建了自身业务信息应用平台和数据系统,导致现有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分散,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较弱、公共数据共享开放不足,信息碎片化严重,融合不够。

 

技术创新不足。现有数字乡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专用传感器缺乏,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步伐的能力还需提升。

 

发展动力不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资源禀赋迥异,开发条件有别,实行种植规模化、耕作机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全程数字化还面临不少现实问题。

03

关键点在乡村的产业融合

记者:湖北是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今年湖北省委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突破性发展乡村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如何挖掘和用好数据潜力,助力突破性发展乡村产业?

 

胡银根:2021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明确,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全省围绕优质稻米、生猪、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蔬菜(食用菌、莲)、家禽及蛋制品、茶叶、现代种业、菜籽油、柑橘、道地药材等十个农业主导产业链,重点培育100家细分行业领军企业、1000家成长型龙头企业,带动近1000万农户增收。突破性发展乡村产业,关键点就在乡村的产业融合上,核心就是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奋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湖北未来需以建设农业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推进农业经营网络化、推进农业管理高效化、推进农业服务便捷化为主要任务,实施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工程、农业生产智能化应用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数字化工程、数字农业技术创新工程及数字农业人才培育工程等一系列工程,从而加快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建设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创新乡村数字金融服务,提高乡村数字决策能力,培育乡村数字产业,赋能三产深度融合,助力突破性发展乡村产业。

04

充分开采和利用好数字“富矿”

记者: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战略任务。对湖北来讲,该如何开采和利用好数字“富矿”,让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乡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胡银根:《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湖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率等7项指标位居全国前5位;“三务”网上公开行政村覆盖率、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率、县均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人均社会资本投入等4项指标位居全国前9位;村级综合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位居全国平均线上。这说明,湖北开采和利用好数字“富矿”,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湖北是科教大省、农业大省,正在以强县工程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由于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既包括产业数字化,又包括乡村数字化。其中乡村数字化涵盖了物(乡村空间)的数字化、人(乡村人才)的数字化和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数字化。因此,我们还要以数字化建设为契机充分开采和利用好数字“富矿”让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

一是乡村产业数字化。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先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乡村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升级,使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乡村空间数字化。采取“(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科技+”策略,融合文旅中策划、规划的设计手法,科学谋划跨界融合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发挥“互联网+”作用,促进更多高品质、多样化的乡村文化产品、土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非遗产品上线上云,不断促成乡村文化样态、文化场景、文化产业、文化主体等的深层次变革。

 

三是乡村人才数字化。充分调动乡村农人参与数字化建设的积极性,既要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又要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还要鼓励人才下乡,多渠道多形式推动激励他们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农人数字化水平和技能。

 

四是乡村治理数字化。一方面,加快乡村网上政务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推广“一码通办”“最多跑一次”“线上审批”等改革模式,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码上办、即刻办;另一方面,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模式,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的法治环境,拓宽乡村治理覆盖范围,丰富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