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302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课程总结

发布时间 2024-01-06 15:41:33作者: 20231302邱之钊

每周作业链接汇总

  • 第一周作业
    简要内容:按照作业要求快速浏览了《计算机科学概论》一书,并且针对其中内容总结出下文中的问题
    a

  • 第二周作业
    简要内容:自学教材计算机科学概论第1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C语言程序设计》第1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
    1

  • 第三周作业
    简要内容:自学教材计算机科学概论第2章,第3章 并完成云班课测试,《C语言程序设计》第2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数字分类与计数法、位置计数法、进制转换、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压缩与解压、数字化、信息安全。
    2

  • 第四周作业
    简要内容:自学教材计算机科学概论第4章,第5章 并完成云班课测试,《C语言程序设计》第3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门电路、组合电路,逻辑电路、冯诺依曼结构、CPU,内存,IO管理、嵌入式系统,并行结构、物理安全。
    3

  • 第五周作业
    简要内容:自学教材、计算机科学概论第6章 并完成云班课测试、《C语言程序设计》第4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Pep/9虚拟机、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算法与伪代码、测试:黑盒,白盒。
    1

  • 第六周作业
    简要内容:自学教材计算机科学概论第7章 并完成云班课测试、《C语言程序设计》第5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Polya如何解决问题、简单类型与组合类型、复合数据结构、查找与排序算法、算法复杂度、递归、代码安全。
    1

  • 第七周作业
    简要内容:自学教材计算机科学概论第8章 并完成云班课测试、《C语言程序设计》第6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数组与链表、基于数组和基于链表实现数据结构、无序表与有序表、树、图、子程序与参数。
    1

  • 第八周作业
    简要内容:自学教材计算机科学概论第9章 并完成云班课测试、《C语言程序设计》第7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功能设计与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设计过程、面向对象语言三要素、汇编、编译、解释、执行。
    1

  • 第九周作业
    简要内容:自学教材计算机科学概论第10,11章 并完成云班课测试、《C语言程序设计》第8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操作系统责任、内存与进程管理、分时系统、CPU调度文件、文件系统、文件保护、磁盘调度。
    2

  • 第十周作业
    简要内容:自学教材计算机科学概论第12,13,14章 并完成云班课测试、《C语言程序设计》第9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信息系统、数据库与SQL、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与离散事件、排队系统、天气与地震模型、图形图像。
    1

  • 第十一周作业
    简要内容:自学教材计算机科学概论第15,16章 并完成云班课测试、《C语言程序设计》第10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云计算、网络安全、Web、HTML,CSS,Javascript、XML。
    の

  • 第十二周作业
    简要内容:自学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第11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
    1

  • 第十三周作业
    简要内容:《C语言程序设计》第12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
    1

  • 第十四周作业
    简要内容:自学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第13章并完成云班课测试
    1

实验报告链接汇总

整体评价一下第1周作业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抓住了学习重点

我认为是。

回答一下第1周作业中自己提出的问题

第一章

  1. 局域网与internet二者之间有何区别?
  • 局域网:局域网是指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建立的网络,比如家庭、办公室、学校或企业内部等地方。它通常覆盖的范围较小,可以是单个建筑物或一组相邻建筑物。
    互联网:互联网是由全球各种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庞大网络,覆盖全球范围,能够通过不同的传输介质和协议实现各种设备的互联互通。
  1. 如今的计算机是否还在更新迭代?与课本中第五代相比有何不同?
  • 现代计算机在处理能力、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和数据隐私安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使得计算机可以在更多领域提供更为强大、智能化的服务。

第二章

  1. 不同进制之间转换,比如八进制转十六进制都要先转化为二进制,再转化为十六进制,能否直接转化而不用在中间先转成二进制?
  • 从十六进制到八进制的转换是将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三位八进制数。
    从十六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是将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四位二进制数。

第三章

  1. 第43页中的问题十进制小数0.435转化为二进制小数,若小数部分无法变成0该怎么办?是不是就无法转化?
  • 可以设定一个精度然后转化。
  1. 有损压缩是如何造成的?
  • 减少精度: 在一些数据类型中,可以降低数字的精度来实现压缩。例如,在图像和音频压缩中,可以减少颜色深度或音频采样率来减小文件大小。去除冗余信息: 有损压缩算法可以识别和去除数据中的冗余信息。例如,音频压缩使用了心理声学模型和掩模模型,以便去除人耳无法察觉的声音信号。压缩算法: 有损压缩采用了特定的压缩算法,该算法牺牲了一些数据的细节或精度以获得更高的压缩率。

第四章

  1. 布尔代数的内容具体有哪些?
  • 布尔代数的内容主要涵盖了逻辑基本概念、逻辑表达式、布尔函数和逻辑电路、布尔恒等式和定理、卡诺图、逻辑代数和集合运算等方面。

第五章

  1. 冯诺伊曼机之外的体系结构有些有相较于前者,有更好的功能,但它们为什么却没有前者普及?
  • 历史原因: 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最早的一种体系结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应用经验,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其他体系结构相对较新,缺乏历史上的积淀和影响力。兼容性和成本: 考虑到现有的软件和工具基本上都是基于冯诺伊曼体系结构开发和运行的,要实现其他体系结构的普及会涉及庞大的软件和硬件兼容性问题,同时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标准化和规模经济: 冯诺伊曼体系结构已经成为计算机行业的标准,而且由于长期积累的规模经济效应,使得生产规模大大降低了成本,其他体系结构要与其竞争难度较大。技术和应用熟练程度: 长期以来,计算机专业的相关从业者接受的教育和培训都是基于冯诺伊曼体系结构的,这使得他们对于其他体系结构的技术和应用熟练程度不高,不愿意轻易改变已经熟悉的体系结构。
  1. 冯诺依曼机各部件之间是如何协作运行的?
  • 1

第六章

  1. 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区别在哪里?
  • 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硬件可以直接理解的二进制代码,由0和1组成,是计算机指令的直接表示形式。
    汇编语言是使用助记符(例如ADD、MOV)和符号表示的一种文本形式的低级语言,它使用与实际的机器指令一一对应的助记符和符号,便于程序员理解和书写。
  1. 代码覆盖测试法与数据覆盖测试法具体内容有哪些
  • 代码覆盖测试法(Code Coverage Testing):语句覆盖(Statement Coverage):测试用例需要覆盖被测程序中的每一个语句,确保每一行代码都被执行到。判定覆盖(Decision Coverage):测试用例需要覆盖所有条件语句的每个可能的结果,包括真和假。条件覆盖(Condition Coverage):测试用例需要覆盖每个条件表达式的每个可能取值情况。多条件覆盖/判定组合覆盖(Multiple Condition Coverage/Decision Combination Coverage):测试用例需要覆盖各种条件组合的情况,以验证程序对条件的组合处理是否正确。数据覆盖测试法(Data Coverage Testing):边界值分析(Boundary Value Analysis):测试用例以边界值为重点,验证系统在边界值处的行为。等价类划分(Equivalence Partitioning):将输入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测试用例进行测试。错误推测(Error Guessing):基于经验和直觉,预测可能存在的错误并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随机测试(Random Testing):随机选择输入数据进行测试,验证系统对随机输入的处理能力.

第七章

  1. 快速排序法具体怎样描述?
    选择基准值pivot,通常为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设定两个指针,left指向数组起始位置,right指向数组末尾位置。
    从右向左,找到第一个小于基准值的元素,将其放到left位置。
    从左向右,找到第一个大于基准值的元素,将其放到right位置。
    左右指针相遇时,将基准值与相遇位置的元素进行交换。
    以基准值位置为分割点,将数组分成两部分,对左右两部分分别进行递归快速排序。
  2. 哪些情况下二分检索比顺序检索更方便?
  • 二分检索适用于数据量大、有序和随机访问的场景,适用于内存有限制的环境,或者需要高效的搜索速度的情况下。而顺序检索则适用于数据量小、无序或者需要频繁地插入、删除元素的情况。

第八章

  1. 树与图具体在计算机程序中发挥什么作用?
  • 树:组织和存储数据、算法实现。图:网络和连接关系、路径规划、数据分析。

第九章

  1. 强类型的语言是如何被定义的?为何python不是强类型语言?
  • 强类型语言(Strongly Typed Language)的定义包括:对于不同的数据类型,不允许隐式类型转换。所有的操作符都需要使用相同的数据类型。变量在使用之前需要明确定义其数据类型。Python不是强类型语言,而是弱类型语言,因为在Python中对于数据类型之间的操作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也进行了一些隐式的类型转换
  1. 功能设计和面向对象设计区别在哪
  • 功能设计着重于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用户使用场景,而面向对象设计着重于系统的结构和组织,以便实现系统的功能需求。

第十章

  1. CPU调度算法不同算法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优势:实现简单,公平性较好,适用于长作业和短作业混合的情况。短作业优先(SJF)调度算法:优势:平均等待时间较短,适用于短作业优先的场景。循环调度(轮转)算法:优势:适用于多用户系统,公平性较好,避免了长作业占用CPU时间过多。

第十一章

  1. 目录树是怎样被定义?
  • 目录树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树状结构,用于组织文件系统中文件和目录的关系,方便对文件和目录进行组织、访问和管理。

第十二章

  1. 信息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 有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等等内容。

第十三章

  1. 人工智能相较人类有何优势和劣势?
  • 在处理大量数据、持久性和稳定性、速度和效率方面,人工智能具有优势;在情感和创造力、情感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劣势。
  1. 未来哪些类型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最大?
  • 未来,人工智能有可能取代一些重复性、低技能和高度可规范化的工作,尤其是需要大量数据处理和逻辑推理的工作。

第十四章

  1. 哪些系统适合被模拟?
  • 动态的、交互式和复杂的系统。

第十五章

  1. “协议”是怎样被定义的?
  • “协议”是指一个通信系统的规则和约定,用于在不同计算机或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这些规则包括了数据的格式、传输速率、错误检测和纠正、数据压缩、网络拓扑、路由算法等方面的约定。协议定义了通信的各种细节,以确保设备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发送和接收的数据。

第十六章

  1. Internet为什么和万维网不等价?
  • Internet是一个通信基础设施,它是由全球各地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这些网络使用诸如TCP/IP、HTTP、FTP和SMTP等协议相互通信。Internet的基础设施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设备(如计算机、手机、智能家居设备等)互相连接和交换信息。而万维网(World Wide Web)是Internet上的一种服务,是一种通过超文本链接方式访问的信息资源的集合。
  1. HTML和XML有何区别?
  • HTML用于创建网页的结构和呈现效果,而XML用于描述和存储数据的结构和语义。虽然它们都是标记语言,但在用途、语法和语义上有明显的区别。

第十七章

  1. 信息安全建立于什么基础之上?
  •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信性。
  1. 验证码可不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密码?
  • 验证码和密码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但密码更多地用于长期的认证和访问控制,而验证码更多地用于临时的身份验证。

第十八章

  1. 表示与舍入误差的定义是什么?
  • 舍入误差是指在进行数值计算时,由于计算机内部表示数值的精度有限,导致计算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通常是由于对浮点数进行近似表示而引起的,因为计算机无法存储无限精度的实数。
  1. 计算问题自身固有的限制具体是什么?
  • 主要源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特性,以及数学和算法本身的特性。

你有什么项目被加分,谈谈你的经验

第十二周作业
1
经验:好好写,多思考。

课程收获与不足

我在这门课程中学习了有关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的知识,也学会了怎么去用markdown语法去写博客,更重要的是努力适应了从之前高中被动学习到大学主动自学的学习模式的转变。但是自身还有许多地方待完善,比如对知识掌握还是不太扎实,有些地方浅尝辄止。

给开学初的你和学弟学妹们的学习建议

别太局限于课本,要多上网多搜索资料,学习才能更透彻。

问卷调查

  1. 你平均每周投入到本课程多长时间?
    5小时左右。
  2. 每周的学习效率有提高吗?
    感觉尚可。
  3. 学习效果自己满意吗?
    基本满意。
  4. 课程结束后会继续一周至少一篇博客吗?(如果能做到,毕业时我把你的博客给你集结成一本书送给你作纪念)
    看个人情况,量力而行。
  5. 你觉得这门课老师应该继续做哪一件事情?
    传道授业解惑。
  6. 你觉得这门课老师应该停止做哪一件事情?
    分享的云班课资源里一些链接是打不开失效的;让学生局限于单纯的自学。
  7. 你觉得这门课老师应该开始做什么新的事情?
    我认为老师可以自己录制一些视频或者在课上详细讲解书中的知识,带着同学梳理知识点。同学自学固然重要,但老师的教学也是不可或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仅仅靠同学们自己阅读博客,阅读资料是不足以解答学习当中的疑惑的,希望这门课老师可以增加与同学们沟通的渠道,多沟通、多交流。

本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9q2z2z/p/1794903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