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中级难度算法面试题,包含答案。刷题必备!记录一下。

发布时间 2023-12-21 13:07:56作者: 小满独家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内容来自 面试宝典-中级难度算法面试题合集

问: 请描述一下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排序算法执行所需的时间与待排序数据规模之间的关系。通常使用大O表示法来描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常见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如下:

  1.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待排序数据的规模。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通过多次遍历数据,比较相邻元素并交换位置,将较大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2.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时间复杂度为O(n^2)。插入排序将待排序数据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部分取出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合适位置。
  3.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时间复杂度为O(n^2)。选择排序每次从未排序部分选出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4. 快速排序(Quick Sort):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2)。快速排序采用分治法,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待排序数据划分为两部分,使得其中一部分的所有元素都小于基准元素,另一部分的所有元素都大于基准元素,然后递归地对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
  5. 归并排序(Merge Sort):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归并排序采用分治法,将待排序数据划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归并排序,然后将两个有序部分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
  6. 堆排序(Heap Sort):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堆排序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将待排序数据构建成一个大顶堆或小顶堆,然后交换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并调整堆结构,最终得到有序序列。
  7.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桶排序(Bucket Sort)和基数排序(Radix Sort):时间复杂度为O(n+k),其中k是与待排序数据相关的常数。这些排序算法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数据,如整数或字符串,通过计数、分配桶或按位比较等方式实现线性时间复杂度的排序。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算法的实际运行时间还会受到数据分布、硬件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排序算法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进行综合考虑。

问: 请详细解释一下二叉搜索树的工作原理?

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简称BST)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其每个节点包含一个可比较的键值和关联的值,且对于每个节点,其左子树中的所有键值都小于该节点的键值,右子树中的所有键值都大于该节点的键值。这使得二叉搜索树在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中具有很高的效率。

二叉搜索树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查找操作:从根节点开始,比较待查找的键值与当前节点的键值。如果待查找的键值小于当前节点的键值,则在当前节点的左子树中继续查找;如果待查找的键值大于当前节点的键值,则在当前节点的右子树中继续查找;如果相等,则返回当前节点关联的值。这个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者遍历到空节点(表示未找到目标键值)。

  2. 插入操作:首先按照查找操作的方式找到待插入键值应该插入的位置。然后创建一个新节点,将该键值及关联的值存储在新节点中。接着将新节点插入到找到的位置,并保持二叉搜索树的性质。具体插入过程如下:

    • 如果待插入的键值小于当前节点的键值,且当前节点的左子节点为空,则将新节点作为当前节点的左子节点;否则,在当前节点的左子树中递归进行插入操作。
    • 如果待插入的键值大于当前节点的键值,且当前节点的右子节点为空,则将新节点作为当前节点的右子节点;否则,在当前节点的右子树中递归进行插入操作。
  3. 删除操作:删除操作相对复杂一些,因为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情况。首先按照查找操作的方式找到待删除节点。然后根据待删除节点的子节点情况执行相应的删除操作。具体删除过程如下:

    • 如果待删除节点为叶子节点(没有子节点),则直接删除该节点。
    • 如果待删除节点只有一个子节点,则将其子节点提升到待删除节点的位置,并删除原待删除节点。
    • 如果待删除节点有两个子节点,则需要找到其右子树中的最小键值节点(或左子树中的最大键值节点),将其替换到待删除节点的位置,并删除原最小键值节点(或最大键值节点)。这个过程可以保证替换后的树仍然保持二叉搜索树的性质。

二叉搜索树在数据结构和算法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数据库系统、文件系统、搜索引擎等。它具有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log n)的优秀性能,其中n为树中节点的数量。然而,在最坏情况下,当输入数据有序时,二叉搜索树可能会退化成链表结构,导致性能下降为O(n)。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平衡二叉搜索树(如AVL树、红黑树等)来保持树的平衡状态,从而提高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问: 请给出快速排序的实现代码?

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采用分治策略。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实现的快速排序代码示例:

def quicksort(arr):
    if len(arr) <= 1:
        return arr
    pivot = arr[len(arr) // 2]
    left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middle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right = [x for x in arr if x > pivot]
    return quicksort(left) + middle + quicksort(right)

# 示例用法
arr = [3,6,8,10,1,2,1]
print(quicksort(arr))  # 输出: [1, 1, 2, 3, 6, 8, 10]

这个实现首先检查输入数组的长度,如果长度小于等于1,说明数组已经有序,直接返回。接下来选择一个基准元素(pivot),这里选择数组中间的元素。然后将数组划分为三个部分:小于基准的元素、等于基准的元素和大于基准的元素。对小于和大于基准的元素部分递归地应用快速排序,最后将排序后的三个部分合并起来。这个实现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是数组的长度。

问: 你如何使用哈希表来解决两个字符串是否为同一单词的问题?

在算法面试中,有时会遇到判断两个字符串是否为同一单词的问题,这通常涉及到字符串的重新排列。使用哈希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

  1. 创建一个哈希表,用于存储每个字符及其出现的次数。
  2. 遍历第一个字符串,将其中的每个字符及其在字符串中出现的次数存储在哈希表中。如果字符已经存在于哈希表中,则增加其计数;否则,在哈希表中添加该字符并将计数设置为1。
  3. 遍历第二个字符串,对哈希表中的字符计数进行相应操作。如果字符存在于哈希表中,则减少其计数;如果字符不存在于哈希表中或计数已经为0,则说明两个字符串不是同一单词,返回false。
  4. 遍历完第二个字符串后,检查哈希表中所有字符的计数是否为0。如果所有计数都为0,说明两个字符串由相同的字符组成且数量相同,即它们是同一单词;否则,返回false。

以下是使用Python实现的一个简单示例:

def is_same_word(str1, str2):
    if len(str1) != len(str2):
        return False
    
    char_count = {}
    
    # 遍历第一个字符串并更新哈希表
    for char in str1:
        if char in char_count:
            char_count[char] += 1
        else:
            char_count[char] = 1
    
    # 遍历第二个字符串并更新哈希表
    for char in str2:
        if char in char_count and char_count[char] > 0:
            char_count[char] -= 1
        else:
            return False
    
    # 检查哈希表中所有计数是否为0
    return all(count == 0 for count in char_count.values())

使用哈希表解决这类问题的优势在于其时间复杂度通常为O(n),其中n是字符串的长度。这种方法在处理大量数据时非常高效。

问: 在一个数组中找出重复数字的方法有哪些?

在面试中,当被问及如何在数组中找出重复数字时,可以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1. 排序法:

    • 首先,对数组进行排序。
    • 然后,遍历排序后的数组,比较相邻元素。
    • 如果相邻元素相等,则该元素为重复数字。
    • 时间复杂度:O(n log n),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
  2. 哈希表法:

    • 创建一个哈希表,用于存储数组中每个数字的出现次数。
    • 遍历数组,将每个数字作为键,出现次数作为值存储在哈希表中。
    • 遍历哈希表,找出值大于1的键,这些键即为重复数字。
    • 时间复杂度:O(n),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
  3. 原地交换法(适用于整数数组):

    • 遍历数组,对于每个元素,将其与索引为元素值的位置上的元素进行交换(如果元素值在范围内)。
    • 在交换过程中,如果发现索引为元素值的位置上已经存放了相同元素,则该元素为重复数字。
    • 时间复杂度:O(n),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
  4. 快慢指针法(适用于链表结构中的循环检测,但可用于找出数组中重复数字):

    • 使用两个指针,一快一慢,遍历数组。
    • 如果数组中存在重复数字,快指针最终会追上慢指针。
    • 通过计算快指针和慢指针之间的距离,可以确定重复数字在数组中的位置。
    • 时间复杂度:O(n),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
  5. 位运算法(适用于整数数组,且已知数组中数字范围):

    • 创建一个位图,大小为数组中最大数字和最小数字之差加1。
    • 遍历数组,将每个数字对应的位图位置上的位设置为1。
    • 遍历位图,找出值为1的位置,这些位置对应的数字即为数组中的重复数字。
    • 时间复杂度:O(n),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实现。在面试过程中,可以根据面试官的要求和提示进行选择和调整。

问: 如何使用栈和队列实现简单的表达式解析器?

使用栈和队列可以实现简单的表达式解析器,具体步骤如下:

  1. 将表达式从左到右逐个字符读入。
  2. 如果是数字,则将其压入栈中。
  3. 如果是运算符,则将其与栈顶的运算符进行比较,如果优先级高于栈顶运算符,则将其压入栈中,否则从栈中弹出运算符并计算相应子表达式的值,将计算结果压入栈中,重复此步骤直到栈顶运算符优先级低于或等于当前运算符,然后将当前运算符压入栈中。
  4. 如果是左括号,则将其压入栈中。
  5. 如果是右括号,则从栈中弹出运算符并计算相应子表达式的值,将计算结果压入栈中,直到遇到左括号为止,然后弹出左括号。
  6.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表达式结束。
  7. 表达式结束后,从栈中弹出剩余运算符并计算相应子表达式的值,直到栈为空,最终结果即为表达式的值。

在实现过程中,可以使用两个栈来分别存储数字和运算符,其中数字栈用于存储数字,运算符栈用于存储运算符和括号。同时,还需要使用一个队列来存储需要计算的子表达式的操作数和运算符,以便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

问: 请解释一下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以及何时该用它?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简称 DP)是一种解决多阶段决策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它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子问题,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逐步构建原问题的最优解。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分而治之”和“最优子结构”。

  1. 分而治之:动态规划将复杂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通常具有相同的结构,但规模较小。通过逐个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我们可以逐步构建出原问题的最优解。这种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问题的复杂度,使得原本难以直接求解的问题变得可解。
  2. 最优子结构:动态规划利用子问题之间的依赖关系,将原问题的最优解表示为子问题最优解的组合。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来逐步推导出原问题的最优解。这种思想允许我们使用递推或记忆化搜索等方法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提高算法的效率。

动态规划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最优化问题:动态规划适用于求解具有多个决策阶段和状态转移的最优化问题。例如,背包问题、最短路径问题、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等都可以通过动态规划来解决。
  2. 重复子问题和重叠子问题:当一个问题中存在大量重复或重叠的子问题时,使用动态规划可以显著提高求解效率。通过存储和重用子问题的解,我们可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节省时间和空间成本。
  3. 无后效性:动态规划要求问题的子问题之间具有无后效性,即子问题的解不受后续决策的影响。这一特点使得动态规划能够使用递推关系式或状态转移方程来描述子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总之,动态规划是一种强大的数学方法,适用于解决多阶段决策优化问题。当遇到具有上述特点的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动态规划来求解。

问: 描述一下广度优先搜索(BFS)和深度优先搜索(DFS)的区别?

广度优先搜索(BFS)和深度优先搜索(DFS)是图遍历的两种常用算法,用于访问或搜索图或树中的所有节点。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搜索策略、数据结构使用和应用场景上。

  1. 搜索策略:

    • 广度优先搜索(BFS):BFS按照从根节点开始的层次顺序遍历图或树。它首先访问根节点的所有相邻节点,然后访问这些节点的相邻节点,以此类推。这种搜索方式逐层遍历,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遍历完所有节点。
    • 深度优先搜索(DFS):DFS沿着树的深度遍历节点,尽可能深地搜索树的分支。它从根节点开始,选择一个子节点并递归地探索该子树,直到该子树被完全遍历,然后回溯到上一层节点,继续探索下一个子树。这种搜索方式会一直深入直到叶子节点,然后回溯搜索其他路径。
  2. 数据结构使用:

    • BFS通常使用队列作为辅助数据结构。在遍历过程中,首先将根节点入队,然后循环执行以下步骤:从队列中取出一个节点,访问该节点,并将该节点的所有未访问相邻节点入队。这个过程会继续进行,直到队列为空。
    • DFS则通常使用栈作为辅助数据结构。首先将根节点入栈,然后循环执行以下步骤:从栈顶取出一个节点,访问该节点,并将该节点的所有未访问相邻节点入栈。当遇到已访问过的节点或无法继续深入时,会回溯到上一层节点继续搜索。
  3. 应用场景:

    • BFS常用于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网络爬虫等场景,因为它按照层次顺序遍历,可以确保首先找到的路径是最短的。此外,BFS还可以用于检测图中的环和判断图的连通性。
    • DFS常用于解决图的连通性问题、拓扑排序、寻找图中的环以及求解某些类型的优化问题。DFS通过递归深入搜索子树,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具有深度结构的图或树。

总结:广度优先搜索(BFS)和深度优先搜索(DFS)在搜索策略、数据结构使用和应用场景上具有明显的区别。BFS按照层次顺序遍历图或树,使用队列作为辅助数据结构,常用于求解最短路径问题和网络爬虫等场景;而DFS则沿着树的深度遍历节点,使用栈作为辅助数据结构,常用于解决图的连通性问题、拓扑排序和寻找图中的环等场景。

问: 如何在单链表中查找倒数第K个节点?

在单链表中查找倒数第k个节点,可以使用双指针技巧。以下是一种基于双指针的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 初始化两个指针,分别命名为fastslow,它们都指向链表的头节点。
  2. fast指针向前移动k个节点。如果fast指针指向null,说明链表的长度小于k,直接返回null或者错误提示即可。
  3. 同时移动fastslow指针,每次都向前移动一个节点,直到fast指针指向null。此时,slow指针指向的节点就是倒数第k个节点。

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其中n是链表的长度。因为我们需要遍历整个链表一次。空间复杂度是O(1),因为我们只使用了两个指针。

以下是该算法的Python实现:

class List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0, next=None):
        self.val = val
        self.next = next

def find_kth_to_tail(head: ListNode, k: int) -> ListNode:
    if not head or k <= 0:
        return None
    
    fast = head
    slow = head
    
    # 将fast指针向前移动k个节点
    for _ in range(k):
        if fast:
            fast = fast.next
        else:
            return None
    
    # 同时移动fast和slow指针,直到fast指向null
    while fast:
        fast = fast.next
        slow = slow.next
    
    return slow

在这个实现中,我们首先检查链表是否为空或者k是否小于等于0,如果是,则直接返回None。然后,我们初始化两个指针fast和slow,并将它们都指向链表的头节点。接下来,我们将fast指针向前移动k个节点,如果fast指向null,说明链表的长度小于k,直接返回None。最后,我们同时移动fast和slow指针,每次都向前移动一个节点,直到fast指向null。此时,slow指向的节点就是倒数第k个节点。

问: 你能给出一种方法来检测一个给定的整数是否是回文数吗?

当然,我可以为您提供一种检测给定整数是否为回文数的方法。回文数指的是正读和反读都相同的数字。以下是一种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的方法:

def is_palindrome(n):
    # 将整数转换为字符串
    str_n = str(n)
    # 比较原字符串与其反转后的字符串是否相同
    return str_n == str_n[::-1]

# 测试
print(is_palindrome(12321))  # 输出: True
print(is_palindrome(123456))  # 输出: False

这个方法首先将给定的整数转换为字符串。然后,它比较这个字符串与其反转后的版本是否相同。如果两者相同,那么这个数字就是一个回文数,函数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