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项目范围管理

发布时间 2023-08-13 15:28:23作者: lsl547445

5.1 规划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为交付具有规定特性与功能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必须完成的工作。

产品范围:某些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具有的特征和功能。

 

 

规划范围管理是为记录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及产品范围,而创建范围管理计划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期间对如何管理范围提供指南和方向。

 

范围管理计划

l  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

l  根据详细范围说明书创建WBS

l  确定如何审批和维护范围基准

l  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需求管理计划

l  针对如何对需求进行分析、记录和管理。

 

5.2 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是为实现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相关方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为定义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奠定基础。

 

头脑风暴:本技术用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创意,适用于团队环境,需要引导者进行引导。头脑风暴由两个部分构成:创意产生和创意分析。制定项目章程时可通过头脑风暴向相关方、主题专家和团队成员收集数据、解决方案或创意。

 

访谈:本访谈是通过与相关方直接交谈,来获取信息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访谈的典型做法是向被访者提出预设和即兴的问题,并记录他们的回答。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设计一系列书面问题,向众多受访者快速收集信息。

标杆对照:标杆对照将实际或计划的产品、过程和实践,与其他可比组织的实践 进行比较,以便识别最佳实践形成改进意见,并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亲和图:用来对大量创意进行分组的技术,以便进一步审查和分析。

思维导图:把从头脑风暴中获得的创意整合成一张图,用以反映创意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激发新创意。

质量功能展开(QFD):QFD从收集客户需要(又称“客户声音”)开始,然后客观地对这些需要进行分类和排序,并为实现这些需要而设定目标。

 

用户故事:用户故事是对所需功能的简短文字描述,经常产生于需求研讨会。用户故事描述哪个相关方将从功能中受益(角色),他需要实现什么(目标),以及他期望获得什么利益(动机)

原型法:原型法是指在实际制造预期产品之前,先造出该产品的模型,并据此征求对需求的早期反馈。

 

5.3 定义范围

 

定义范围是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描述产品、服务或成果的边界和验收标准。

 

范围说明书

l  产品范围描述

l  可交付成果

l  验收标准

l  项目的除外责任(阐明边界责任)

 

5.4 创建WBS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是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为所要交付的内容提供架构。

 

创建WBS的原则:

l  100%原则:内容包含全部范围

l  80小时原则:最后层级约80小时

l  唯一关系原则

l  同层级同思路原则

l  弹性原则

 

5.5 确认范围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同时通过确认每个可交付成果,来提高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获得验收的可能性。

 

 

 

5.6 控制范围

 

控制范围是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范围基准的维护。

两类问题:范围蔓延(需求积少成多)、镀金(擅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