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8】连岳摘抄

发布时间 2023-04-10 10:21:48作者: wc的一些事一些情

23:59

我们没有权利假借后天的给予对别人颐指气使,也没有理由为后天的际遇而自怨自艾。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

                                                                                                  ——孟德斯鸠

敢于承认自己是废物,这就是个了不起的进步。今年才24岁,人生来得及。其实教育的关键时刻,就是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个“废物”。严格来说,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是“废物”,不能自立,没有知识,没有能力,要完全依靠父母才能活下去,不是“废物”是什么?为什么婴幼儿都萌?丑孩子也有丑萌,令人爱不释手。因为这个阶段他们是最弱的、最没用的“废物”,一旦被放弃,必死无疑,此时必须卖萌求生。等到和父母混熟了,有感情了,再来“面目可憎”。人的成长,是逐渐去废的过程。到大学毕业,20多年。有了知识,知道规矩,能够生存(主要体现为有人雇用,有工资收入),然后是获得尊重,吸引爱慕,有能力养育下一代。世世代代无穷尽,但是成长之路,大概都是这么一条。能力小的人,走得近一点,照顾好自己的家庭。能力大的人,走得远一点,照顾好全天下。成长是个艰难的过程。父母做得好不好,终究只是外因,起次要作用。做得再好,孩子不努力,坚持当“废物”,内因不发力,那也成不了才。像你的父母,是有耐心的,也有折腾能力。你初中读不好,搞关系让你上好高中。你大学不好,帮扶你找到工作,这个工作不满意,那就再找一个。他们缺耐心,或缺能力,这个过程中可以放弃三四次。父母一直帮孩子,就是指望帮到他的“内因”点火,“外因”才敢退去。但帮你到今天,也是强弩之末,最后一次了。不要小瞧你父母的老路。老马识途,老路往往是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