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整理笔记(3)

发布时间 2023-06-29 06:12:21作者: 凡酷软件
  •  

    武汉市江夏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方     芳 

          15927602711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一)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着重强调它作为不同族群、地城的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的内涵。同时, 能推动世界认识和理解某一族群、地城或社区文化的世界意义、人类意义和全民意义。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展示与交流

    文化多样性是人们文化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提倡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正是注意到人类在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下,尊重文化多样性、宽容、对话及合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住保障之一,希望能够在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认识到人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进一步发展文化问交流的基础上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来自世界各个族群、文化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与展示正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2、国家民族文化符号的认同与传播

    从符号学的角度未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文化形态的内容、意蕴、特征和关系的具象化,具有地城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这种在长期的集体传承、诠释中不断发展而来的文化符号一旦形成,就会在国家、民族共同体成员中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可能成为民族身份认同和国家身份认同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民族、地城或社会群体文化的彰显与互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国家、族群和社区推逸出的能代表国家、族群、社会群体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容的特色项目。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避选、介绍和展示等活动实质上是民族、地域或社会群体文化的彰显与互鉴的过程。
    (二)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 1、族群发展史的展演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特定民族、地域文明和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记录着民族和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
    2、民众生活史的叙述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人类社会生活史的信息,包括衣食住行、社会生活、风俗习尚、文化娱乐等诸方面的变迁轨迹。从传承主体的角度来说,社区成员往往是文化传承的实际承担者。

    3、传承人文化生命史的记录与延续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传承人和他所在的社区每个个体的文化生命史。非物质文化道产的传承往往伴随传承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人代代相传的情况也是较为普遍的。

    (三)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精神,如人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库,代表着世界各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精神,对塑造健康人格和美好品德,激发人类的创造活力等众多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1、凝神最气的民族精神
  •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且作为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生动有效的存在,能够很好地将民族精神传递到每一个人、每一代人身上。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显著的民族凝聚力,有的则更多地反映出民族精神、气质,还有的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特有的理解和链接方式。

    2、团结互助的社区观念

    社区更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享性内涵。很多集体仪式、传统节日、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通过社区民众集体开展各类活动,使得团结互助的社区观念得以彰显和传承的。

    3、崇业尚道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灵魂,也是其文化传承的核心内容,这在传统手工艺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工匠精神在技艺上主要表现为精登乘精的品质,在习俗上表现为对先祖的敬仰和对传统的崇敬,在行业中则表现为崇业尚道、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呈现给我们的认识艺术发展规律、给人以艺术启迪和美感享受的价值。

    1、日常生活空间中的实用性艺术价值

    口头传统、民间手工艺是日常生活空间中最能集中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价值的门类。以口头传统为例,其中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是民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与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协作型表达的美学特色。民间手工艺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特征,在材料选择上就地取材,以成本低廉、取用便捷为主。某一地域的民间手工艺传承人往往是群体性存在,艺术家们的作品风格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2、民众信仰空间中的仪式性艺术价值

  • 民众信仰空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虽然仍是就地取材,但整体价值取向是为信仰祭祀的仪式活动服务,具有仅式性,仪式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着民族的文化艺术基因,对于探索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本质,理解民族根基性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3、殿堂艺术空间中的文化美学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殿堂艺术空间内的美学价值不仅是艺术精湛之美,更为突出的是其作为族群交化标识的文化美学价值。在建筑艺术方面,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创造。

    (五)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是指民众在参与生产、生活实践等活动的同时,创造、传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着群体性的生产生活知识与技能以及复杂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审美趋向等内容,对一代又一代人了解生活文化的历史知识、形成价值观具有-定的作用。1、群体性三观的培育与养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认为具有确认各民族和文化社区特性的作用,并能够拉近各民族、社区之间及各民族、社区内部关系。这种作用产生的根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群体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蕴藉
    着代代相传的群体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2、民族性审美取向的接受与传承

    民族性审美取向是一种群体性审美观的体现。它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体验、表现与再现、接受与创造、意识与无意识融会贯通的复杂的

    心理过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这种审美取向包括围观者的审美感知与认同、参与者的审美理解与共鸣、传承人的审美传承与创追等内容。

    3、地方性知识的生成与传播

    任何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包含着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内涵。这些知识扎根于社群民众的生存实践,反映着入与自然、人与社群的复杂动态关系。地方性知识包括认知体系、利用体系与观念体系三个层面,往往是经验性的、源自生产生活实践的知识体系,以解决或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性、地城性的观念体系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对自然界的尊重、爱护,甚至崇拜、敬仰,认为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并不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