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做队——团队事后诸葛亮会议

发布时间 2023-05-23 23:43:59作者: 希望能做队

时间:2023-5-23 20:00

地点:九栋

参会人员:希望能做队全体成员

图片:

设想和目标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人脸识别签到的总体流程;足够清楚;有一些描述,但老师认为我们的场景太过于简单。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是的,有时间做计划,但是项目的具体实现非常耗时。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我们共同商量,最终达成一致。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我们会更加完善我们的人脸识别签到系统,更好地适用于场景模式。

计划: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原计划的工作只完成了一部分,没做完的部分,是因为没时间。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有的,比如我们的数据库太过复杂,不够简便。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是的。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

  差不多,但有的时候团队的人都想歇一歇。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没有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预留必要的缓冲时间。

资源: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资源(书籍,开源解决方案,服务器,素材)非常充足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大体以14天为周期,估计每天的工作量,精度差别不大。

用户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我们的测试都在最后,非常的不容易。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没有。

变更管理: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是的。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根据功能在整个项目中的重要程度。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无。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没有。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可以,我们都能接受意外,但是未必能完成完美这些新问题。

设计/实现: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前三天,由我们团队共同完成。是合适时间和人。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对于一些界面的设计;我们共同商量,决定最终方案。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并没有,我们的项目比较简单,所以只需要照着场景流程去测试就可以了。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

  界面适配,因为很多东西我们都不太会。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并没有。 

测试/发布: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团队有明确的测试计划。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有。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无。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我们并不了解效能测试,但是会在二阶段考虑。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域名的部署有些问题。

1.1 简单----使未完成的工作最大化的艺术----是根本的

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始终遵循MVC的开发模式,大家各自编码,整合起来也比较容易。

1.2 敏捷过程提可持续的开发速度。责任人、开发者和用户应该能够保持一个长期的、恒定的开发速度

我们在整个Sprint阶段,坚持每天拿出2h+的时间coding,良好的进度使得我们的工作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虽然平时的作业也很多,但我们基本能够把边边角角的时间放到Coding上,这样总的时间投入不会与其他课程冲突。

1.3 不断地关注优秀的技能和好的设计会增强敏捷能力

我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使用了MVC等设计模式,这使得我们能够把精力集中在满足用户需求之上。

1.4 即使到了开发的后期,也欢迎改变需求。敏捷过程利用变化来为客户创造竞争优势

在最后的整合阶段,出现了许多问题,也能近似解决。

2. 什么是在下个阶段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将发布服务器版本,使得各地方得用户都可以访问我们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