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与联发科联手造芯,PK高通

发布时间 2023-06-11 04:31:25作者: 吴建明wujianming

Nvidia与联发科联手造芯,PK高通

英伟达、联发科携手造芯,高通危矣?

智能座舱领域一直是高通领跑,自2022年开始,中国市场推出的主流新车的座舱域控制器几乎由高通平台垄断,目前高通已经是上车规模最大的单一座舱域控计算平台之一。联发科与英伟达在AI智能座舱领域的合作,能否将打破高通一家独大的格局?

对于双方的合作,MediaTek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蔡力行博士表示:“NVIDIA是人工智能和计算领域享有盛名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我们的合作愿景是为汽车行业提供全球一站式服务,助力设计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通过与NVIDIA的深度合作,我们将共同为未来计算密集型的软件定义汽车提供真正具有独特性的平台。”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AI 和加速计算正在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转型。MediaTek 领先的 SoC与 NVIDIA GPU、AI 软件技术相结合后,将为从入门级到豪华级的所有汽车细分市场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更高的安全性和创新的互联服务。”

 近日,英伟达成功跻身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在美股市场沸沸扬扬。

据了解,美东时间5月30日开盘,英伟达股价上涨3.8%至404.25美元/股,以英伟达24.7亿股总股本计算,其市值约为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英伟达已经成为全球首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芯片公司。

哪怕不局限于芯片公司,全球也只有9家公司达到万亿美元的地步。而英伟达能完成这个伟业,最近爆火的AI大模型功不可没。

作为AI芯片市场的绝对王者,英伟达市场份额高达91.4%,而排名第二的对手AMD,市场份额仅为8.5%;AI芯片在2023年Q1季度营收为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18%,较分析师预期的39.1亿美元高约9.5%。

 从挖矿时代的显卡,到大模型时代的AI芯片,连续两次押对宝的英伟达,最终登上了万亿俱乐部的宝座。

除了AI芯片之外,英伟达又把目光盯上了汽车领域。

能否撼动高通地位?
智能座舱,简单来说就是一进到车内,一切能摸到和看到的,都是座舱的一部分。
和传统汽车不同,现在能给车主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智能汽车”,而最能提升体验感的就是智能座舱。目前多屏交互、智能语音、车联网、OTA、VR/AR已经成为智能座舱的标配。智能汽车逐渐演进为“一部iPad+四个轮子”。
如同按键手机向智能手机进化一样,功能越复杂,需要的算力就越多。在智能座舱中控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全液晶仪表+车联网系统+车内乘员监控系统”等一系列复杂功能,都需要智能座舱SoC芯片来完成。
目前,在智能座舱SoC处于绝对领先位置的,就是高通。
高通自2002年开始布局汽车业务,早期专注于车载网联解决方案。在2014年,高通就发布第一代28nm制程的620A芯片,加入汽车造芯赛道。但当时智能汽车正处于早期阶段,“智能化”进度并不高,大部分汽车尚且缺乏多屏交互和车联网功能,导致对智能座舱芯片的需求度不够。
但随着智能汽车时代逐步来临,算法和算力成了仅次于汽车架构、电池系统的第三要素。高通敏锐觉察到传统燃油车配置的NXP芯片和MCU芯片算力较差,无法支撑起智能汽车的中枢大脑,果断提出用SoC芯片的逻辑,去设计MCU芯片。

蔡力行在记者会上介绍称,此次合作是由黄仁勋率先提出的,双方有望在未来将其合作范围扩展到更多领域。

联发科与英伟达合作的第一款SoC 预计将在2025 年底面世,并在 2026-2027 年投入量产。
英伟达AI与汽车两手抓,先从高通智能座舱市场夺食
此前英伟达入局汽车市场,主要以自动驾驶为主,随着ChatGPT的出圈,黄仁勋的关注焦点集中在AI上,在春季英伟达GTC大会上,黄仁勋指出,“整个AI产业正处于iPhone时刻”。
根据英伟达最新公布的截至2023年4月30日的2024财年第一财季数据显示,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为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18%。这主要得益于基于使用Hopper和Ampere 架构GPU的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的需求不断增长。
英伟达在该财季的营业收入为71.92亿美元,较去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3%。英伟达的另一大核心业务是游戏,游戏业务受到经济环境影响,同比下降38%,环比增长22%,营收为22.4亿美元。
英伟达财报公布后,在今年AI概念热潮中,该公司股票出现大副增长。据悉,从年初以来,英伟达的股票已经累计增长了一倍以上。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预估2023年AI服务器(包含搭载GPU、FPGA、ASIC等)出货量近120万台,年增38.4%,占整体服务器出货量近9%,至2026年将占15%,同步上修2022-2026年AI服务器出货量年复合成长率至22%,而AI芯片2023年出货量将成长46%。英伟达 GPU为AI服务器市场搭载主流,市占率约60-70%。
在2023年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23)活动上,英伟达还发布了能够为企业提供超强AI性能的DGX GH200大内存AI超级计算机。
不过,在该财季数据显示,英伟达汽车业务同比增长114.5%,实现营收2.96亿美元。尽管增长很快,但是该收入份额占总收入仅有4.1%。
近几年自动驾驶的上车依旧以L2/L3+级别为主,在往上升级就不仅仅是芯片算力的问题,还有整个软硬件生态完善,自动驾驶安全责任问题,快充充电桩的全面覆盖,续航里程焦虑等等。
英伟达虽说在智能座舱领域建树不多,但与联发科的合作或将从高通手中分一杯羹。
在今年1月的CES 2023科技展会上,英伟达就宣布要加速布局智能座舱赛道,英伟达旗下的GeForce NOW云游戏服务计划先走进汽车,首批合作车企即包括比亚迪。
此前高通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垄断,除了NXP、瑞萨为代表的传统芯片厂商的产品力断层,还因后来者入局较晚,支撑规模不够。
不过在国内本土市场,芯擎科技推出了首款7纳米车规级SoC芯片“龍鷹一号”,在今年初正式量产交付。
电动汽车市场目前仍属于新兴市场,2025年才是正在进入决赛阶段,2023年-2025年将处于激烈的竞争阶段。当该市场竞争稳定后,冲出重围的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商的销售也将起量,联发科与英伟达合作的SoC也可以量产上车。
联发科营收业绩大幅下滑,英伟达能否成杀手锏?
与英伟达相反的是,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下滑,使得2023Q1联发科公布的业绩营收出现大幅下滑。联发科2023Q1营收965.52亿新台币(约合216.93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11.6%,同比减少33%;净利润为168.9亿新台币(约合37.95亿元人民币),环比减少8.8%,同比减少49.4%。其中,联发科2023Q1来自手机的收入占比为46%,环比减少20%,同比减少41%。

 

 

 

 

 

 

 

 来源:高通

于是,高通凭借领先的手机芯片设计能力,提升智能座舱芯片的制程和用料。
在2016年,高通发布第二代智能座舱芯片820A,采用14nm制程,无限接近智能手机的水平。
第二代820A芯片成为一代神芯,迅速风靡智能汽车领域,直至今日依然活跃在各品牌畅销车型上,如奥迪A4L、蔚来ES8、理想ONE、小鹏P7等。
2019年,高通发布第三代智能座舱芯片8155,采用全球首款7nm制程,一经问世便被称为“车规级芯片天花板”,也成为衡量一款智能车科技水平高低的标尺。品牌旗舰车型均以搭载高通8155为核心卖点,被捧上神坛。

 2023年,高通第四代智能座舱芯片8295呼声越来越高,据了解,8295芯片采用业内顶级5nm工艺、8倍于8155的恐怖算力。

高通通过第一代602A芯片和第二代820A芯片完成对智能座舱芯片探索后,在第三代8155芯片上实现了业绩爆发,并继续推出第四代8295芯片巩固地位,牢牢占据了智能座舱芯片的核心地位。
想战胜这样的对手,英伟达可以说是非常困难。
高通 VS 联发科
在消费电子领域和AI芯片领域,英伟达都是王者般存在,但在汽车芯片领域,英伟达只能算是新兵。于是,它找来了帮手。
近日,高通的“死对头”联发科宣布,将与英伟达合作,为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提供全套车载人工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并充分融合两家公司汽车产品组合的优势,覆盖从豪华到主流的所有汽车细分市场。
通过此次合作,联发科将开发集成英伟达GPU芯粒(chiplet)的汽车SoC,搭载英伟达AI和图形计算IP。该芯粒支持互连技术,可实现芯粒间流畅且高速的互连互通。
据联发科副董事长兼执行官蔡力行透露,此次合作是由英伟达执行官黄仁勋率先提出的,双方未来有望将合作范围扩展到更多领域。
作为高通在手机SoC唯一的对手,联发科和高通的斗争也持续在智能座舱芯片领域。
早在2016年,联发科开始研发车载芯片。到了2018年,联发科推出了针对智能座舱的MT2712芯片,对标的是高通第二代820A芯片。
可惜的是MT2712芯片的规格较差,采用ARM架构的6核芯片,使用较为老旧的28nm制程工艺,该芯片CPU算力约为23KDMIPS,GPU算力约为133GFLOPS。比起高通820A的14nm制程相差了一个等级。
MT2712获得了大众、现代、奥迪和吉利等车企的认可,陆续搭载品牌中低端车型之上。
到了2019年,为了狙击高通8155芯片,联发科也发布了智能座舱芯片MT8666。芯片配置对比图
据了解,购买智能座舱芯片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不仅需要购买芯片,还需要一起购买相匹配的主板、整车开发所需要的软件授权。而高通8155芯片所匹配的主板价格高达3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万元),软件授权费高达数百万元。这些“苛捐杂税”对于车企来说是个庞大的成本。
和手机SoC一样,联发科高举性价比大旗,所有费用加起来仅有高通的一半左右,这对于车企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
不俗的算力、更低的价格,让联发科抢占了不小一部分智能座舱市场,不少车企开始使用联发科的芯片。
从目前的来看,唯一能在智能座舱市占率挑战高通的,只剩联发科了。
英伟达加码汽车业务
目前,高通座舱芯片已经拿下汽车市场50%以上的订单,据高通2021财年收入显示:高通汽车业务2021年收入10.19亿美元,比2020年的7.09亿美金同比增幅43.7%;外界预测高通凭借座舱和自动驾驶的设计平台,汽车业务年营收将在未来5年增长至35亿美元,在未来10年增长至80亿美元。
一个几十亿美元的业务,难怪让联发科和高通眼红。
近年来,英伟达对汽车业务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英伟达通过持续投资研发,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自动驾驶产品,例如DRIVE PX平台、DRIVE Xavier芯片以及DRIVE AGX Orin平台等。

 在2022年春季的GTC大会上,比亚迪与英伟达宣布合作,比亚迪将采用来自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芯片,用于研发制造智能电动汽车。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Q1季度,英伟达汽车业务实现营收2.96亿美元,同比增长114.5%;CEO黄仁勋多次表示:“汽车正在成为一个科技行业,并有望成为我们下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业务。”
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座舱,英伟达在汽车领域的野心不言而喻。英伟达自动驾驶英伟达虽然在汽车芯片领域是个新兵,但刚刚晋升为“万亿俱乐部”的英伟达,显然是高端的代名词。再加上在芯片设计行业的技术影响力,尤其是中高端品牌的客户积累要远远超过于联发科。
而联发科在高端品牌和旗舰车型的影响力逐年降低,已经缺乏同高通8155竞争力,亟需提升高端客户的影响力。
一个是世界最顶级的芯片玩家,一个是经年死对头,它们的强强联手,对于高通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

 

参考文献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mKwznB4qNM9OQA6_jEzAQ

https://mp.weixin.qq.com/s/q3Ba5pjd02nmEbsyQQMa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