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备员额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区别?

发布时间 2023-08-01 12:12:38作者: 视觉书虫

回答1

浙江某二本高校报备员额行政人员。现阶段本人所在学校财政拨款的人员经费与其他普通事业单位差不多甚至会多一点。

两种编制现阶段基本相同,但是因为是二类事业单位加上报备员额编制给了单位很大的人事权和绩效分配权。单位可以自主进人、绩效分配方案由LD层制定,这就会导致几个结果。1.招聘自主权过大难免有些猫腻。2.绩效方案偏向LD层绩效差距可能达到7倍之多,比如新人年收入9万,高层收入达60万,还不包括科研收入。这在普通事业单位是不可想象的。3.我所在单位虽然没有开除的先例但是有劝退的,辞职的更多,人员流动性也很大。各位仔细观察浙江高校每年的招聘就可以发现,学生没有大量增加为何教师年年招聘。

个人认为这个改革并没有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改革后展现的流动性也是水往高处流,很不幸这个高处并不是高校。同时让高校的一部分人更加有权势,由于掌握了人事权和绩效分配权LD层可以说一不二,教师只能唯唯诺诺。

个人认为此政策说到底就是为以后铺路,现在大部分论断报备员额就是事业编,既然一样那为什么要两个称呼两个系统呢?这不是重复工作?当然其中肯定有原因。

现阶段可能区别不大,但是以现在的出生率和经济形式,未来事业单位是否裁员也不得而知,国企下岗潮前都认为国企正式工不可能下岗最后呢?我认为从制度上来说,员额制为以后(看以后情况了,不一定发生)可能出现需要减轻负担辞退部分人员做准备,毕竟定岗不定人,岗没了人怎么办不得而知。当然这是根据自己所见所闻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敬请谅解。

 

回答2

平时自然是一样,但是不需要你了,直接考核不过,你直接走人

 

 

回答3

从目前浙江的实践看,事业单位报备员额既不能保证事业编制的待遇和稳定性,同时还意味着需要接受事业单位内的各种要求和考核,其中尤以浙江高校为甚。

由于失去了事业编制的身份,导致校方可以肆无忌惮的给教学人员制定考核标准,并给出不称职或基本称职的年度考核结果,因为在这种制度下,聘用合同往往只与单位而非人社部门签订,进人出人都由单位决定,所谓的报上级批准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对于求职尤以体制内求职来说,档案上出现以往工作单位年度考核不称职或者基本称职意味着什么不需赘言。

该类编制下,由于单位拥有分配绩效的权利,普遍都展开了所谓绩效改革,薪资向高层集中,故基层待遇难以达到事业编制同等职称水平,目前一般为其2/3左右,且情况还有继续恶化趋势。

综上,该类型编制较之于劳务派遣或合同制一般有更好待遇,较之于传统编制则待遇较差的同时考核风险急剧提升,为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状态,无法与传统事业编制相提并论。

望谨慎考虑。

 

回答4

解释了半天就是照搬官方说辞,通俗解释就是事业编制是“定人不定岗”,报备员额制是“定岗不定人”。

待遇上一模一样,比合同工好不少,只要在一个岗位上,报备员额制和事业编是一模一样,不少你一个子儿的。

差别在于稳定性,就是事业编制的“编”是跟人走,比如你的单位被裁撤了,改企了,合并了,国家有义务再给你换个事业单位的岗位(当然待遇就以新的岗位为准),而报备员额制的“编”是跟岗走,所以万一有如上情况,理论上国家是不用对你负责的(当然实际执行的时候可能给你转个合同工,继续干,不会太绝人情的)。

就是这个区别,也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避免“编”跟人走的情况下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所以才出现的报备员额制。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