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逻辑判断(论证类-一般质疑)

发布时间 2023-12-11 22:27:12作者: 陌上人如玉এ

一般质疑

  • 题型介绍

    归因类之外的质疑题目,均称为一般质疑,即非谈论因果关系

  • 题目形式

    一般由论据、结论两部分组成,隐含有论证过程,其中论据应正确、充分,论证过程应有 效、严谨,结论应合理。

  • 题型分类

    一般质疑可分为无论据有结论、有论据有结论、严谨逻辑关系三类。

  • 提问方法

“以下哪项论述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 结论?”等。

  • 选项特征

正确选项应主体一致,话题一致,贴合题干,“有些”类选项可替换成“一个”判断是否有质疑力度(有些是可质疑所有不)。


一、无论据有结论

  • 此类问题较简单,常见结构有“背景+结论”、“分析+总结”等,可直接有理由的反驳观点即可。

  • 例题

    不少车辆在交通高峰期只有一人使用,极大浪费了有限的道路资源。因此,有人提出设置“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HOV),该车道只允许乘坐 2 人以上车辆进人,只有驾驶员一人的“单身 车”不得在工作日的某些时间段内进入该车道,以此提高道路使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设想:

    A.因出发地或目的地不同等原因,单身车主找人合乘不易

    B.设置 HOV 后,增加了车辆的变道难度,容易加剧交通拥堵

    C.有些单身车驾驶员可能以遮蔽车窗等手段逃避监管,侵占 HOV

    D.通过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方法,更能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参考答案】B

    观点:“设置 HOV 能缓解交通拥堵” 质疑观点:要“有理由的质疑设置 HOV 也缓解不了交通拥堵”

    A 选项:介绍“单身车主找人不易”,只是设置 HOV 所带来的一个小瑕疵,同时与结论“HOV 能不能缓解交通拥堵”的话题不一致,无关项。

    B 选项:有理由的解释“设置 HOV 有可能无法缓解交通,反而会加剧交通拥堵”,质疑了观点。

    C 选项:本题讨论 HOV 方法有没有用,而选项提出钻漏洞的方法,可以加强监管,多摄像头解决问题。

    D 选项:“更”是比较的过程,题干中并没有比较哪种方法好。话题不一致,不能质疑观点。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发现,过分依赖 GPS 导航,会阻断脑部海马回形成新的记 忆;用惯电子产品会导致很多人只会用零散的语言交流;用游戏和电视节目取代传统阅读会造成人的阅读 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于是,研究者认为,高科技会使人变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者的观点:

    A.人类借助高科技设备,可以更精确地认识自然界,从而提高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水平

    B.随着神经成像技术和信息处理手段的不断丰富,脑研究逐步转向更为深入的神经功能

    C.有一项实验将一种阻止蛋白合成的药物注射于大鼠海马内,但大鼠的学习能力并未明显受损

    D.有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可以随着由高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参考答案】D

    观点:高科技会使人变笨。质疑观点就说“高 科技不一定会使人变笨”。

    A 选项:“提高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应理解为“认知、了解、知道”。人类知道的越多了并不代表人类更聪明了,与结论“高科技会不会使人变笨” 的话题无关,无关项。

    B 选项:与结论“高科技会不会使人变笨”的 话题无关,无关项。

    C 选项:介绍“注射药物后大鼠的学习能力情 况”,与结论“高科技对人的影响”话题不一致,无关项。

    D 选项:人类的大脑可以随着由高科技带来的 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调整和变化是 向好的方向),所以人类不一定会变笨,质疑了结论。


二、有论据有结论

  • 常见形式

    大段论据和结论组成,少数为结论在首句;结论常用“有专家/媒体等据此认为”、“所以/因此/可见”等引出。

  • 质疑方式

    虽然题目由论据和结论组成,但绝大多数题目都是针对二者之间隐含的论证过程进行质疑, 在肯定论据的前提下,得出相反或得不出结论,底层逻辑为“A→B”与“A 且非 B”矛盾;极少数论据本 身有误的可以质疑论据,一般没有只针对结论进行质疑的题目。

  • 常用方法

    虽然“论据”,但是“选项”,所以“得不出结论”或“结论错误”;一定注意“虽然”、 “但是”之间的逻辑性。

  • 强弱说明

    无论是针对论据,还是论证方式,或指出结论的不合理性,其质疑都是针对整个论证过程, 都是想有理由的得出相反结论或说明得不出该结论,殊途同归,一般无力度强弱之分;整体来说,针对推理过程漏洞的质疑最为有效,应就题论题,而非一概而论。

  • 质疑论据

    想让推理过程严谨,论据应正确、充分,在论据本身有误的情况下,才可质疑论据(此类质疑极少)

    • 例题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年龄越大,体内积累的自由基会越多,氧化造成的伤害就越多,最后就会衰老死亡,葡萄籽提取物中含有的原花青素能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人体细胞组织免受 自由基的氧化损伤。因此,多吃葡萄籽提取物可以抗氧化防衰老。 以下哪项论述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葡萄籽提取物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易对肝脏造成损害

      B.各种蔬菜水果等日常食物中,含有的抗氧化物质也比较多

      C.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体内的自由基浓度没有什么区别

      D.体内的歧化酶结合一部分自由基,会减轻其氧化造成的伤害

      【参考答案】C

      论据:“年龄越大,自由基越多,自由基越多则越加速衰老。葡萄籽能清除自由基。”

      结论:“多吃葡萄籽提取物能抗氧化防衰老”

      A 选项:与结论“多吃葡萄籽提取物能否抗氧化防衰老”的话题无关,无关项。A 选项是吃葡萄籽提取物的副作用,但不能质疑。 B 选项:主体错误

      C 选项:“不是年龄越大,自由基越多,年轻人和老人的自由基是基本相同的”,说明不一定是自由基带来的衰老,所以葡萄籽消除自由基是起不到抗氧化的作用的,否定了论据,质疑了结论。

      D 选项:歧化酶与话题无关,无关项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称,桉树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会将水中微量的金元素吸收进树体。 通过分析桉树落叶中金的含量,可指示金矿的位置,不用钻探就能了解地表以下是否有矿藏。因此桉树探矿法对 矿产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金矿一般都埋藏于砂石层之下,普通土壤层在砂石层上面,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层

      B.澳洲西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州富含金矿,当地的桉树叶中含金量与其他地区并无显著差异

      C.桉树探矿法的实施周期较长,需要等待桉树成材之后才能有效

      D.澳州西南部有大片的桉树林,澳洲最早发现的金矿也在那里

      【参考答案】A

      论据:“桉树能吸收地下金元素,根据桉树叶含金量能指示金矿”

      结论:“桉树探矿法很有用”

      A 选项:金矿在砂石层,植物的根在土壤层, 说明植物的根够不到砂石层,无法吸收带金元素的水分,所以桉树探矿法对矿产勘探没有意义。

      B 选项:为个例,可能是被当地的特殊环境影响,用一个特例不能质疑普遍性,质疑力度极弱。

      C 选项:桉树探矿法实施周期长,并不能说明桉树探矿法对矿产勘探没有作用,可以耐心等桉树成材。

      D 选项:不能说明桉树勘探法对矿产勘探有没有意义,无关项。

  • 质疑“论证”

    绝大多数质疑题,均是在论证过程中存在问题,存在的问题(即逻辑漏洞)有论证方式有误、存在断 点、范围不一致等,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例题

      2020 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早到来。还没进入 11 月份,我国部分地区就出现了第一场降雪和气温降至零度以下的情况。有专家据此表示,2020 年的冬天将成为我国 60 年来最冷的一 个冬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述:

      A.我国其他一些地区的气温并未出现较往年明显下降的迹象

      B.11 月前出现大雪天气的地区往年几乎没有出现过类似现象

      C.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近年来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D.据统计,第一场降雪的时间与整个冬天的平均气温无明显相关

      【参考答案】D

      论据:“今年第一场雪(气温 0℃以下)较早”, 结论:“2020 年将是我国 60 年来最冷的一冬”。题干中 论据和结论之间存在断点,质疑论述要针对题干中的漏洞 (断点)进行攻击。

      A 选项:没有针对断点攻击,加上这句话,断点还是存在。

      B 选项:只能说明 2020 年的气候反常,但与题干结论“2020 年是否是最冷的一冬”无关,无关项。

      C 选项:近年来我国冬季平均气温上升,但 2020 年冬天是不是最冷,无法得知。

      D 选项:通过统计得出结论“降雪时间和冬天 的气温是没有关系的”。所以题干的论据是得不出结论的 (虽然今年第一场雪早,但是据统计第一场雪的时间和冬天气温无明显相关,所以今年不一定是最冷一冬)。针对断点进行攻击,是非常强烈的质疑。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剧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地区冰川正面临急剧缩小的危险。研究显示,珠峰海拔在 5000 米到 6000 米的冰川集中区域出现冰川快速融化的现象,这些地方将只在冬季而不是在温暖的季节时看到结冰。专家推论说,根据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 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减少的速度还有可能加快,如果本世纪内气温如预测的一样继续升高,该地区的冰川 最终将消失殆尽。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A.喜马拉雅山冰川面积每年缩小约 0.1%到 0.6%

      B.喜马拉雅山其他地方的冰川对气温变化不敏感

      C.过去 50 年珠峰周边冰川覆盖面积减少了 33.3%

      D.珠峰海拔 7000 米以上的冰川没有快速融化迹象

      【参考答案】B

      论据:珠峰海拔在 5000 米到 6000 米的冰川融化

      结论:“喜马拉雅地区冰川会融化,消失殆尽”。 题干当中从部分(珠峰海拔在 5000 米到 6000 米的 冰川融化)推一个整体(喜马拉雅地区冰川会融化)。论据和结论之间存在漏洞,要攻击漏洞。

      A 选项:介绍喜马拉雅冰川面积每年都在缩小, 支持了结论。

      B 选项:虽然珠峰海拔在 5000 米到 6000 米的 冰川融化,但是喜马拉雅山其他地方的冰川对气温变化不敏感(喜马拉雅其他地方冰川没融化),所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不一定会融化,消失殆尽。针对漏洞质疑。

      C 选项:介绍过去 50 年珠峰周边冰川覆盖面 积减少了 33.3%,补充论据说明冰川面积是在不断缩小,支持选项。

      D 选项:现在珠峰海拔 7000 米以上的冰川没有快速融化,再升温可能融化的速度就会加快,不能质疑。


三、严谨逻辑关系

  • 题干或选项中存在逻辑关联词,例如“只有才”、“只要就”、“除非否则”等;可考虑逻辑中的矛盾关系解题,例如所有和有些不,A 推 B 和 A 且非 B 等。

  • 例题

    2006 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对太阳系大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结果导致 冥王星被排除出太阳系“九大行星”。最近有天文学家指出,由于冥王星运行在太阳系中天体密集的一个 特殊区域——柯伊伯带,并且被证明是太阳系中第二复杂、最有趣、比火星更具活力的一颗天体,因此冥王星就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天文学家结论的是:

    A.冥王星位于太阳系的外圈,非常黯淡,其个头甚至比月球还要小

    B.冥王星轨道周边还有其他天体,就连其卫星都有它自身一半大小

    C.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基本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太阳系大行星必须有的特点之一是清理了轨道周边的其他天体

    【参考答案】D

    论据:天体密集且复杂有趣;论点:冥王星是大行星。

    A: 与论据无关,且个头小不一定不是第九大行星。

    B: 与论据不致,无法质疑。

    C: 与论据联系不紧密。

    D:“必须”引导必要条件表对策。 大行星→周围没有其他天体(A→B) 带入论据:冥王星周围有其他天体(-B) 逆否推出他不是大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