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中的分层架构

发布时间 2023-08-20 12:19:09作者: 赵榕

领域区域设计的分层架构模型其实是在不断优化和发展的,从最早的传统直肠子式的四层架构模型,逐渐演变成目前以依赖倒置为原则的新的四层架构模型,从而实现了各层对基础设施层的解耦。

DDD中的分层架构很好的应用了关注点分离原则Separation of Concerns(SOC),每一层做好自己的事情,减少交叉。

img

表现层

表现层也可以称作接口层,提供用来完成任务的用户界面或接口,负责向用户显示信息和解释用户指令。这里的用户可能是:用户、程序、自动化测试和批处理脚本等等。

一般而言,我们把表现层显示的任何数据称为视图模型,把任何从屏幕离开触发一个后台操作的数据称为输入模型,大多数时候这两个模型是相同的。

就分层应用程序而言,MVC,MVP,MVVM都是表现层的模式。

应用程序层

应用程序层是一个附加层,介于领域层和UI之间,是编排用例实现的地方,其中包含的方法几乎一一对应于表现层的用例。

一般情况下,应用程序层和表现层一一对应,因为不同的表现层可能会有不同的用例。

应用程序层引用领域层和基础设施层,对业务逻辑一无所知,不包含任何与业务相关的状态信息,应用程序层有时候需要调用外部服务,比如WCF或者WebApi,又或者是第三方的服务,这种情况一般是把对外部服务的调用封装成适配器,放在基础设置层,这样就把对外部服务的调用转化成了对基础设施层的调用。

正常来说,应用程应该是很薄的一层,不应当有业务规则或逻辑,主要面向用例和流程相关的操作。但应用层又位于领域层之上,因为领域层包含多个聚合,所以它可以协调多个聚合的服务和领域对象完成服务编排和组合,协作完成业务操作。

领域层

领域层包含了几乎所有的业务逻辑,由一组领域模型和一组服务构成。其作用是实现系统核心业务逻辑,通过各种校验手段保证业务的正确性。领域层主要体现领域模型的业务能力,它用来表达业务概念、业务状态和业务规则。

领域模型:包含数据和行为,与之相对的一个是贫血模型,什么是贫血模型,如果只是类缺少方法,对象模型并不算是贫血,如果实体的逻辑放在了实体类的外面,那才是真的贫血,毕竟如果把逻辑放到了实体类的外面,他实际上是违反了SOLID原则。

领域服务:它包含了一些逻辑上有关系并且操作多个实体的行为。

领域层包含聚合根、实体、值对象、领域服务等领域模型中的领域对象。

领域模型的业务逻辑主要是由实体和领域服务来实现的,其中实体会采用充血模型来实现所有与之相关的业务功能。实体和领域对象在实现业务逻辑上不是同级的,当领域中的某些功能,单一实体(或者值对象)不能实现时,就需要适用到领域服务,它可以组合聚合内的多个实体(或者值对象),实现复杂的业务逻辑。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与具体技术有关的东西,比如数据库,网关,安全,日志,IOC,跟踪,缓存,服务总线等等。

基础层是贯穿所有层的,它的作用就是为其它各层提供通用的技术和基础服务。比较常见的功能还是提供数据库持久化。

img


点关注,不迷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不要忘记点赞、关注、转发,谢谢!如果您有任何高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