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发布时间 2023-11-16 16:30:30作者: Bear-Run

每个人都有意识,有思想,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之所以很多人不认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因为他们比较自恋,认为自己认为的才是对的,才是真的,其实已经被世界欺骗了,或者说被自己欺骗了。

人出生之后,没有意识和思维,要不断适应周围环境,还要接受大人的教育。在多种刺激下,人的意识和思维才会生成。也就是说,人们不会产生同样的意识和思维,即便是双胞胎,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意识和思维。或许,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已经给人类创造了特殊的编码,让人类个个不同。抑或许人类的大脑就是一台量子计算机,封装了不同的操作系统。

每个人的“硬件”似乎相同,但又有很大的不同,而大脑的运算是光速的,也一定是不断变化的,即便是在睡眠状态下,人的大脑也没有停止运算,有梦境浮现,让人感觉像是真的。其实,人和人的梦境是不一样的,就像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一样。

人们认识世界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也一定是带有个人主观思想的印记。虽然在一些认识方面可以获得共识,但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能获得共识。即便获得了共识,也仍然存在意见分歧,存在很多不同的思想。人的思想本来就是杂乱无章的,于是《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要“明德”“亲民”“至善”,树立目标,让意识集中到一处,才能均衡用力。后来又提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逻辑比较清楚,就是要人清心寡欲,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没有“定”和“静”的状态,就不能很好地治学。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定”和“静”的状态,而是只有用功的书生可以获得,当然,这种状态也是一种自我暗示的状态,并非真的“定”和“静”。毕竟,人们认识世界是以个人感触为基础的,五种感觉形成立体交叉的刺激,给大脑提供电讯号,经过神经传导之后,这种感知和反应变得非常快,达到了光速,甚至可以一边获得刺激,一边反应,同时进行交叉进行,等于计算机同时输入和输出,还能同时运行多个任务。只不过,人的感官系统只能感知一定范围内事物,并不能做到全面感知,也不能做到全面认识。大脑总是认为,感知到的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事物,可是很多感知不到的事物仍然存在,例如微生物和宇宙黑洞和暗物质,只是人类感知不到而已。

有人具备抽象思维,能够感知很多看不到的物质,当然只是用抽象思维来感知,却并没有真实地感知到。那么,世界是不是人类感知到的世界?没有被感知就算是不存在,感知到的才算是存在,而且这种感知是千变万化,因人而异的。人类个个不同,是因为在小的时候,学习到了不同的东西,或者学习到了相同的东西,却在大脑中生成了不同的印象,等于装入了不同的操作系统,运转起来之后,就会出现很大的不同。于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经过后天学习之后,很多人的知识和经验都不一样,看到的世界也就不一样了。即便看同一样事物,产生的思维和情感也会不同。有人讨厌太阳,有人就喜欢太阳,有人讨厌看书,有人就喜欢看书。不能强行规范人类的意识和思维,以免被冠以独裁的名号。人类可以被诱导,但绝不可以被强权征服。毕竟,每个人的意识都是自由的,即便被社会规范一下,也不会失去思想的自由。

世界丰富多彩就在于每个人的意识和思维的不同,而意识和思维的不同导致了人们语言和行为的不同。种种不同,让世界变得多元化,也让人群出现分化,并不会出现全球大一统的局面。而发展到文明社会之后,社会分工合作,社会意识多种多样,又加剧了人类意识和思维的分化,让人们变得更加不同。即便很多人在工厂流水线旁重复一样的劳动,也不会具备同样的意识和思维,除非被某种观念洗脑,变成了装入统一操作系统的机器。

人类的大脑构造几乎相同,但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获取的信息也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记忆,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表现模式。不同的人具备不同的意识和思维,但是会协同劳动,协同作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如此一来,社会就会迅速发展,而闹了意见分歧,不会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会让社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也就是说,人们既有和而不同,又有同而不和,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也能够和别人合作,共同劳动,共同建设。如此一来,就会有很多事业等着人们去完成,但是在强调“同”的时候,切不可忽略“不同”,更不能抹杀“不同”。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一个,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和别人的认识不一样,也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能够扩展认知边界的人似乎更加智慧,而封闭保守的人似乎已经完全被淘汰,甚至成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一群人。需要人们保持独立人格和尊严,同时要懂得尊重与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虽然这种共赢也是相对的,是一种认识,但人们自己高兴就行了,没必要在乎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