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日记

发布时间 2023-10-28 20:49:51作者: zhangmingmingkjz

今天参加了普通话考试,

统一过程模型(UP)

 统一过程模型:是一种“用例和风险驱动,以架构为中心,迭代并且增量”的开发过程。
开发的四个阶段

    起始阶段:项目的初始活动,如确认需求和风险评估等。
    精化阶段: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等。
    构建阶段:系统的构建,产生实现模型等。
    移交阶段:软件提交方面的工作,产生软件增量,进行β测试,交付系统等。
    UP的每一次迭代都是一次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包括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有五个核心工作流(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

瀑布模型

 结构化方法中的模型,是结构化的开发,开发流程如瀑布一样,一步一步走下去,直到项目完成开发
 只适用于需求明确或者二次开发(需求稳定)的项目
V模型

 是瀑布模型的一个变种。特点是增加了多轮测试,并且这些测试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
原型

 快速原型开发,与瀑布模型相反,原型针对需求不明确的情况
螺旋模型

 是多种模型的混合,针对需求不明确的项目,与原型相似,但增加了风险分析(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用户评估)
增量模型

 首先开发核心功能模块,而后与用户确认,之后再开发次核心功能,即每次开发一部分功能,并与用户需求确认,最终完成项目开发,优先级高的服务最先交付。
增量模型的每一次增量版本都可作为独立操作的作品
喷泉模型

 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作为驱动的模型。适用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开发过程具有迭代性和无间隙性
基于构建的开发模型

 利于预先包装的构件来构造应用系统,构件是可以组织内部开发的构件,也可以是商品化成品软件构件。
 提点是增强了复用性,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会构建一个构件库,供其他系统复用,因此可以提高复用性,节省时间和成本。
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尽可能早,持续地对有价值的软件的交付”使客户满意。通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加入灵活性,敏捷开发使用户能够在开发周期的后期增加或者改变需求。
自适应开发(ASD)

 强调开发方法的适应性
水晶方法(Crystal)

 水晶法认为每一个不同项目都需要一套不同的策略,约定和方法论
特性驱动开发

 是一套针对中小型软件开发项目的开发模式,是一个模型驱动的快速迭代开发过程,它强调的是简化,使用,易被开发团队接受,适用于需求经常变动的项目
并列争求法(Scrum)

 并列争求法是一种迭代的增量化过程,其中,把每30天一次的迭代称为一个“冲刺”,并按需求的优先级来实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