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几度又重逢

发布时间 2023-11-21 01:03:20作者: 苏联小渣

或许只有当回忆彻底成为回忆的时候,人才会有思绪从头到尾回顾这一切,在回顾完之后像是看完了一部长长的电影,若有所思地默默离开这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前几天偶然想到,退役之后语文怎么补?但凭借我胡思乱想的风格,我并没有沿着正题一直走下去,而是转而想到,为什么之前的我——也或许是现在的我——会对语文情有独钟?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很早的时间。或许这就是缘分吧,我发现我遇到的语文老师大多都是很好的老师,或许正是他们一同激发了我对文学的热爱,让这种亲切和挚爱深深烙印在我的血脉之中。即便在人生路上相当一段时间,我会与这个相伴多年的老友暂别,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重逢。

我遇到的很多语文老师,直到现在都没有再见过了,念及此,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看到的一句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们真的相忘于江湖了吗?不然,至少我还清晰地记得。所以,我给这篇文章取名为“江湖几度又重逢”,是说我与文学,也是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还能相见。


也许在很小的时候,身边的人潜移默化地在我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但我印象里——至少从小学开始——第一个让我真正感受到文学之美的人,是我最早在学而思上语文课的老师。她姓梁,我还记得那时是小学三年级,我在东山口校区上的课。不记得第一次见面是在什么时候,不记得那时上课讲的是什么内容。只是记得,我写的每一篇作文,她都会非常用心地批改。那时的我刚接触作文这个奇妙的东西,有着作为小孩敏锐的观察与体悟,所以那时的我,真可谓是“文思泉涌”,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就六百字以上了。我的每一篇文章,她都会写下很多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印象深刻的是她还推荐我去参加什么作文比赛,过程和结果都忘得差不多了。只是想起来,那时老师特别关注我,或许她也发现,面前这个稚嫩还有点调皮的小孩,以后或许也会对文学情有独钟吧!

在一个不知道什么特别的日子,她给班上每个人都送了一个特别的礼物——那是她亲手用毛笔在宣纸上写给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一段话,用信封小心地包着。那至今仍然珍藏在我的小柜子里,读起来还会觉得颇有些亲切。上面写的,或许不是她对我的感受,更像是她对我的期望,“谦谦君子,斯文淡雅,翩翩少年郎……”。后来每当我内心浮躁以致做出错误的选择,尤其是在初中的一段时间,在我快要背离预设的道路的时候,这段话和我青春里的星光,都默默告诉着我不应如此。

后来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考上了学而思语文的创新班(记得那是学而思第一次设语文创新班,那次考试我好像考得挺高),我问她带不带,她说不带创新班,就这样离开了她的班。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听说她准备离开学而思了,临走前给我推荐了一本阅读练习册,让我坚持做阅读题的习惯。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养成了经常做阅读题的习惯,直到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会惧怕语文考试里的阅读题,到现在仍然在或多或少得影响着我。可以说,是她给我打开了语文的大门,让我用自己的力量,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我小学四五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那两年我的班主任,应该是到现在为止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老师。她不仅仅是我的语文老师,更是我人生中的导师和精神上的挚友。她姓王,在我的那所小学里面教了很多年的书,非常有教学经验。见到她的第一天,我就断定,我一定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忘记了是什么原因,开学一段时间后她就非常“重用”我,推选我当班长,让我在早上带班上的同学早读。那时候除了每天在黑板和小本子上记录违纪同学的学号外,还免不了被一些同学背地里质疑和唏嘘,为什么我能当班长?为什么我动不动就记名打报告?我跟老师诉苦,她在班上帮我说话。是她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老师的温度,如春雨一样滋润着孩子的心灵。她的语文课上得很好,每篇课文都有条有理得从头讲到尾,第一节课讲生字词,第二节课带我们读课文,分析重点句段,第三节课做练习讲评。她会给我们拓展很多文学知识,她会跟我们讲小升初时期语文考试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她把所有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的答题格式一一列举出来,她带着我们读小升初语文知识大集结。那段时间我的语文成绩很好,每次单元测验几乎都是班级第一,一般扣分只在作文。在她的帮助下,我的语文基础还算打得不错,这让我进入初中之后多了许多方便。她让我早上带早读,那段时间里我背了很多经典名篇(其实我并没有读,只不过大家一遍一遍读,我听久了就会背了哈哈哈,或许这就是小时候的记忆力吧),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都是那个时候会背的。

她教我们语文的时候,我还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我有一个独属于语文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每一篇课文的词句分析和主旨大意,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知道了怎样去完整地回答一道阅读题,怎样去分析一篇文章的主旨——但当时真的没有什么方法,几乎都是靠感觉,或许文学就需要一种感觉吧!那时我语文最突飞猛进的一段时间,在那时我对语文的热爱也远远胜过其他科。她推荐过我去买《读者》《意林》这些杂志来看,我从 2018 年的下半年就开始定期去报刊亭买,到了后来变成了订阅,直到现在还坚持着这个习惯。只不过比较可惜,最开始的《读者》因为一次失误被扔掉了。那时看的很多文章至今还有印象,比如说一篇文章是三毛写的关于读《红楼梦》的经历,我第一次看到了那句“我所居兮,青埂之峰……”,那种美瞬间映入了我的脑海之中,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读红楼梦。我叫我妈去买,她只给我买了少儿版的……扯远了。王老师对我语文学习的帮助真的很大,或许如果不是她,到了如今我就没有了繁忙生活中独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的净土。

她对我的帮助不仅限于语文,只不过限于篇幅和内容,只能留到以后再说了。


我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姓李,和上面提到的老师不同,我们到现在有时还会有电话来往,或许初中的记忆更亲切一些吧!和他印象深刻的记忆,就是放学或者下课的时候时常去找他聊天。他和其他老师不同,他非常了解,也非常原因去倾听我们的声音,我和他说的每一句话,他都会给出完整并且让我意想不到的回答。他给我推荐过很多书,第一本是朱光潜的《谈美》——这本书我高中语文老师在第一节课也推荐过,第二本是刘亮程的散文集,第三本是我初二的时候,突然对文学史感兴趣,他推荐我看钱穆的《中国文学史》,第四本似乎是毕飞宇的《小说课》——这些是我买了的那些书,其实他还推荐了更多,只不过由于我进入初中拖拉的习惯越来越泛滥,到了后面就没把这些放在心上。

印象深刻的是,我总觉得他似乎有什么魔力。在连续两次大考前一周周五,我去找他面批作文,聊一聊语文学习,结果那两次的语文考试,我都超常发挥,一次是年级第一,一次好像是前五。相反,有很多时候我考前没去找他,结果成绩就不尽人意。当我和他聊阅读和作文的时候,我发现之前那些不完整的逻辑都变得完整了起来,语文学习在那一刻变得是那么简单,又是那么有趣。每次和他聊了很久之后,我会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着对语文的兴趣,当然,久了不去找他,兴趣好像就慢慢减少了,或许,这就是他的魔力吧!

他还很愿意听学生倾诉,和他讲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我觉得他很能懂我们心里的那些事,和他说起时,他总是能很快意会,然后便作为一个过来人,告诉我如何去正确地应对。人就是这样,很多事情不能在心里憋太久,总是要找个人聊聊,而他就是这样一位老师。


我前两位提到的老师,第一位已经有六年多未见了,第二位也有四年多未见。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机会与他们再见面,毕竟我们不仅很久未见,甚至已经没有了联系。但是我相信,人相似的兴趣爱好纵使会驱使他们做出一些相似的事情,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因为语文这个桥梁,终将久别重逢,那时如果我跟她们说起这些年我的经历,尤其是和语文的爱恨情仇,周周转转,一定会颇为感慨的吧!

人间很大,但热爱文学的人,总是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再次见面的!

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便是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或许这就是属于他们的一种浪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