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意外的快递

今天收了个快递,完全不记得买过什么东西,打开来一看,原来是知乎网站寄给专栏作者的端午节礼物。

礼物里面有粽子、防暑四件套(帽子、扇子、冰袖、眼罩),还一罐绿植种子。真得是比较走心的小礼物了,满满的年轻人的活力感。

分享是会带来快乐的,无论是文字的分享还是短视频的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整理思路、加深理解,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第二件事---8168和新中国原来这么有缘

遇到一个问题:飞行程序设计规范(DOC8168)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着怎样的历史?

在2015年的飞行程序咨询通告里找到了这样的一段简短描述:

“国际民航组织(ICAO)《航空器运行》(8168号文件)历史十分悠久,自1949年首次发布以来,历经5次重大改版及数十次修订。”

“在1979年,ICAO针对8168进行了重大调整,把飞行程序的运行和设计分为了两个单独的卷。这次修改适应了航空业的发展情况,即技术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和对应专业人员职责分工不断细化。”

1949年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1979年恰好是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的第一年,这一年也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开始酝酿讨论的一年。这一年我本人刚好四岁,还在幼儿园。

8168是新中国成立那年开始发布的,这个知识点估计以后我都不会忘记了,这应该是一种很深的缘分吧。

第三件事---等距螺旋5周岁了

距离《等距螺旋的原理与计算》发表已经有5年了,我将6月9日作为这篇论文的生日来记忆,同时也是当作一个时间刻度,用来总结过去一年有哪些新的收获,以及未来一年有哪些新的方向。

我相信等距螺旋的理论是比较重要的,但这个理论的推广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眼下还有很多专业范围内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目标可以很长远,但路可以慢慢走。

就像很早之前我就意识到的,与其说是我写下了这篇论文,倒不如说是因缘际会的关系,我与螺旋线结下了很深的缘分。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关的知识难点迟早会被解开,而我恰好站在了这个时间窗口,稍早一点打开了这个意外的“礼物”而已,这种感觉真得是非常的奇妙。

从时间的早晚来看,风螺旋是早于等距螺旋的,但从概念框架来看,等距螺旋是风螺旋、阿基米德螺旋及渐开线的共同父类。

目前我们的技术方向已经从理论分析转向应用实践,去解决专业相关的问题,并向着行业标准的方向努力。

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通过代码批量生成飞行程序标准模板(DOC9371)中的全部内容。我们对这个模板进行了扩充,增加了旁切转弯、飞越转弯的相关图例,全部为DWG格式,并且包含了参数计算结果,供大家参考。

之前使用这个文件的人并不多(行业太小众的关系吧),借今天这个机会重新分享给大家,相关文件的下载地址在这里:

我们可以把人生当作一场体验,可以去规划,可以去努力,但结果如何不必太过在意。重要是去体验过程,享受游戏的快乐,简而言之就是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