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EXPANSIN模块通过控制珠心消除来提高玉米籽粒大小

发布时间 2023-09-14 15:16:59作者: 王哲MGG_AI

玉米早期胚乳发育与母源的胚核组织消除协调进行。然而,底层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在这里,我们表征了一个主要的玉米籽粒大小和重量的数量性状位点,编码了一个EXPANSIN基因,ZmEXPB15。编码的β-扩展蛋白特异地在胚核中表达,并通过促进胚核的消除来积极控制籽粒的大小和重量。我们进一步展示了两个富集在胚核中的转录因子(TFs),ZmNAC11和ZmNAC29,激活了ZmEXPB15的表达。因此,这两个TFs也通过胚核消除调控来促进籽粒大小和重量,遗传分析支持它们与ZmEXPB15的相互作用。重要的是,从ZmEXPB15过表达系获得的杂交后代具有增加的籽粒重量,表明其在育种中具有潜在的价值。综合而言,我们揭示了一个调节母源胚核消除和早期胚乳发育细胞过程的途径,以及改善籽粒重量的方法。

玉米(Zea mays)是全球需求不断增长的食品和可再生能源的最重要作物之一。籽粒的大小和重量是作物产量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驯化和育种特征。为了解析玉米籽粒相关特征的遗传基础,包括籽粒长度、宽度、厚度、百粒重(HKW)和单位重量,已经鉴定了数百个数量性状位点(QTLs)(www.maizegdb.org/qtl)。然而,只有极少数被克隆和表征。与籽粒大小相关的QTL,qKW9,最近被发现编码一个影响光合作用和谷物充实的五肽重复(PPR)蛋白质2。ZmVPS29,与拟南芥液泡蛋白分类29(VPS29)同源,是一个候选的籽粒形态QTL,qKM4.08。过表达这个基因会产生细长的籽粒,但会增加每株的产量3。已经从具有胚乳和/或胚乳缺陷的经典突变体中克隆了相当多与籽粒相关的基因,如缺陷籽粒(dek)、空心果皮(emp)和小籽粒(smk),通常发展出小和/或致命的籽粒,具有有限的应用潜力4–8。籽粒特征是通过三个遗传上不同的组成部分协调生长实现的:胚、胚乳和周围的母源组织,包括胚核和果皮9。母源的胚核组织,起源于胚珠,充当母体植物和其发育中的后代之间的质外细胞间交换的桥梁。它还为发育中的合子和子代组织提供环境10,11。然而,母源组织的遗传和分子调控以及它们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玉米籽粒的发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发育、充实和成熟阶段。在早期阶段,母源的胚核组织通过程序性细胞死亡(PCD)逐渐退化,垂死细胞的内容重新动员,以滋养发育中的胚和胚乳。干扰胚核组织的PCD可能导致胚乳发育缺陷。在拟南芥中,由于透明皮 16(tt16)突变种子中退化缺陷而导致胚核的失踪或错位,揭示了胚核消除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胚乳发育时间方面的反馈作用11。因此,有人提出,在拟南芥种子发育的早期阶段,胚乳和胚核组织会发生拮抗性发育。水稻TT16同源物MADS29在胚核中表达,并通过促进与PCD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来调控胚核组织的PCD,这些基因负责储存蛋白的切割。胚核和胚核组织的拮抗发育也发生在水稻中,因为抑制胚核中MADS29表达会影响胚乳的生长和淀粉积累。然而,是否以及如何遗传上操纵胚核组织的拮抗性发育过程以促进胚乳的生长并最终增加籽粒重量,这方面的研究尚未深入探讨。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确定了ZmEXPB15作为玉米籽粒大小和重量的主要数量性状位点(QTL),发现它编码了一个扩展蛋白,通过协调胚核组织的消除和早期胚乳发育来控制籽粒的大小和重量。ZmEXPB15的表达受到两个富集于胚核的基因ZmNAC11/ZmNAC29的直接控制,它们通过类似的机制来控制籽粒大小。此外,过表达ZmEXPB15的杂交后代具有增加的籽粒重量,表明它在玉米育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结果

HKW9在母源上控制籽粒大小和重量 一个主要的控制籽粒大小和重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在这里被称为百粒重9(HKW9),先前被定位到染色体9(9.03-9.04区段),使用来自两个具有不同籽粒大小的玉米杂交纯合系列V671和Mc19的F2:3群体 (Fig. 1a)。为了准确估计HKW9对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我们生成了近等基因型系列(NILs),HKW9Mc和HKW9V671,分别携带自Mc和V671的HKW9位点。通过连续几年的田间试验,大籽粒NIL,HKW9Mc,与小籽粒NIL,HKW9V671相比,百粒重显著增加了3.8%,籽粒长度增加了4.2%,籽粒宽度增加了5.9%,而穗重增加了17.6%(Fig. 1b–e)。这些结果表明HKW9 QTL负责多个与玉米籽粒相关的性状。与此同时,植株体型、其他穗性状和籽粒淀粉积累没有显著改变(Supplementary Fig. 1),这表明HKW9对籽粒大小有特定的影响。 为了确定HKW9Mc的增大籽粒是否是由于母源效应,进行了互换杂交。从大籽粒NIL,HKW9Mc,与从HKW9V671授粉的F1籽粒的HKW明显大于从小籽粒NIL,HKW9V671,与从HKW9Mc授粉的F1籽粒(Fig. 1f)。此外,HKW9Mc/HKW9V671和HKW9V671/HKW9Mc F2籽粒的HKW类似于HKW9Mc/HKW9Mc F2籽粒,大于HKW9V671/HKW9V671 F2籽粒的HKW(Fig. 1g)。总之,这些观察结果表明,HKW9 QTL通过母源效应调控籽粒重量。

ZmEXPB15是HKW9的候选基因

HKW9 QTL位于近着丝点的附近,这使得精细定位变得不可行。因此,我们采用转录组测序来协助候选基因的分离,使用了受精后6天(DAP)的玉米籽粒,这是母源组织对籽粒发育有显著影响的阶段。在73兆碱基(由标记物umc2370和bnlg1209夹住)的QTL定位区域内,27个注释的基因在两个NILs之间差异表达(Supplementary Data 1),其中两个在公开可用的RNA-seq数据(Supplementary Fig. 2)中高度且特异地表达在发育中的种子中。这两个基因,Zm0001d045792和Zm0001d045861,都编码β-扩展蛋白,在编码区域中具有高(约98%)的相似性,分别被称为ZmEXPB14和ZmEXPB15。通过重新测序编码区域,我们发现ZmEXPB14仅在非保守位点含有两个非同步突变,而ZmEXPB15在最后一个编码外显子的保守结构域中含有4个碱基的缺失,导致最后的60个氨基酸的框架移位和C-末端增加了24个残基(Fig. 1h,Supplementary Fig. 3a,b)。因此,我们首先关注ZmEXPB15。我们进一步在ZmEXPB15 ATG上游的约1 kb启动子区域内检测到八个SNP(位于-740,-721,-562,-540,-482,-437,-286和-283 bp)和一个InDel(位于-576 bp)。一致地,ZmEXPB15的转录在籽粒发育的早期阶段(约2 DAP)就在两个NILs之间差异表达,大籽粒NIL HKW9Mc中的ZmEXPB15表达较高(Fig. 1i)。关联分析显示,ZmEXPB15的表达与HKW呈正相关(r=0.45,P<0.0001,Fig. 1j),在75个不同的纯合系列中也是如此(Supplementary Data 2)。为了进一步调查启动子SNP是否负责HKW的差异,我们对220个不同的纯合系列重新测序了约1 kb启动子区域(Supplementary Data 2),发现启动子区域内的五个SNP(位于-740,-540,-482,-286和-283 bp)与HKW显著相关(p=3.73E-03,Fig. 1k,Supplementary Table 1)。这五个相关位点,在完全连锁不平衡下,形成了两个单倍型:一个具有HKW9Mc基因型,另一个具有HKW9V671基因型,分别命名为Hap1和Hap2(Fig. 1k)。携带Hap1的纯合系列具有较高的ZmEXPB15表达和较大的籽粒,而携带Hap2的纯合系列则不同(Fig. 1l,Supplementary Fig. 4),与ZmEXPB15表达与HKW的正相关一致。 为了进一步验证HKW9 QTL的候选基因,我们使用CRISPR/Cas9策略生成了ZmEXPB14和ZmEXPB15两个基因的敲除突变体(Supplementary Fig. 5a)。由于它们的高相似性,只得到了双突变体(KO1、KO2、KO3),因为两个基因被一起编辑(Supplementary Fig. 5b)。接下来,由于它们在整个着丝点附近都有紧密连锁,我们通过筛选一个大规模(>30,000)的分离种群来分离zmexpb14和zmexpb15的突变。单一的zmexpb14突变体在HKW上没有明显变化,而zmexpb15则显著降低了HKW(Fig. 1m,Supplementary Fig. 5c)。重要的是,双重zmexpb14;zmexpb15突变体与zmexpb15单突变体相比,在HKW差异方面没有任何增强(Fig. 1m,Supplementary Fig. 5d),表明ZmEXPB15是HKW差异的主要因素。综合这些发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ZmEXPB15(Zm00001d045861)是HKW9 QTL的候选基因,并且正向调控籽粒重量。

ZmEXPB15的功能验证

为验证ZmEXPB15在控制玉米籽粒大小和重量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我们研究了三个敲除等位基因(KO1、KO2、KO3),其中在ATG附近的不同截断导致早期的框架移位(Supplementary Fig. 5b)。所有三个等位基因的HKW较低,籽粒大小较小(Fig. 2a–i)比其相应的野生型(WT)植株。 为了进一步验证ZmEXPB15的效应,我们使用玉米泛素启动子过表达了ZmEXPB15大籽粒等位基因的编码序列。三个独立的过表达系列(OE1、OE2、OE3)具有显著增加的ZmEXPB15表达水平(Supplementary Fig. 5e),其HKW增加,籽粒长度和宽度较大,与相应的非转基因系列相比(Fig. 2j–r)。所有这些结果一致表明,ZmEXPB15在玉米中正向调控籽粒大小和重量。

接下来,我们通过将过表达系列OE1(作为母本)与四个不同的精英纯合系列进行杂交,评估了ZmEXPB15在分子育种中的潜在应用。所有四个携带转基因阳性植株的F1杂种具有显著更高的HKW,与对照的非转基因杂种相比(Fig. 2s, t)。HKW的增加范围为2.8%到12.4%,平均为6.3%。籽粒长度和宽度也增加了,尽管不同的杂种在哪个大小性状上发生改变不同(Supplementary Fig. 6a, b)。此外,大多数杂种不影响其他性状,如穗长(Supplementary Fig. 6c–e)。与我们的发现一致,ZmEXPB15通过母源作用来调控籽粒重量,大多数使用OE1作为雄本的互换杂交杂种的HKW没有显著变化(Supplementary Fig. 6f)。因此,ZmEXPB15显示出在增加籽粒重量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ZmEXPB15在发育中的籽粒的胚核组织中特异表达

ZmEXPB15在调控籽粒性状中的母源作用表明,在早期籽粒发育期间,它可能在母源组织中表达和发挥功能,这一观点得到了公开可用RNA-seq数据中其在胚核组织中高表达的支持(Supplementary Fig. 7)20。我们的实时定量反转录PCR(qRT-PCR)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表达特点,显示ZmEXPB15仅在2-8 DAP的早期发育阶段表达,其中4 DAP时表达水平最高,而这个时候胚核组织富集(Fig. 3a)。为了更仔细地研究其表达模式,我们使用针对ZmEXPB15的反义探针进行了2到12 DAP的RNA原位杂交,当母源的胚核组织仍然存在。我们观察到在胚核组织中有特异的表达模式,从2 DAP开始,并在8 DAP后逐渐减少,当胚乳开始迅速膨胀时(Fig. 3b)。我们还生成了一个携带ZmEXPB15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的转基因系列,其在其天然启动子下进行检测其亚细胞定位。我们在胚核组织中观察到了强烈的GFP信号(Fig. 3c),这个信号在8 DAP时逐渐减弱,与原位杂交所显示的其动态转录分布一致。在质壁松解后,GFP信号在细胞壁、胞质和细胞核中清晰可见(Fig. 3d)。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ZmEXPB15在胚核组织中特异表达,解释了它在籽粒发育中的母源作用。

ZmEXPB15促进胚核组织细胞扩张和消失

为了探究ZmEXPB15如何影响胚核组织的发育,我们比较了两个NILs的胚核组织大小,发现在具有更高ZmEXPB15表达的大籽粒线HKW9Mc中的胚核组织比HKW9V671厚(Fig. 4a)。HKW9Mc中的胚核细胞的细胞面积、细胞长度和宽度显著大于HKW9V671中的细胞,而细胞数量相当(Fig. 4b–g;Supplementary Fig. 8a)。这些观察结果表明,ZmEXPB15可以促进胚核组织的细胞扩张,导致较大的胚核组织体积。在早期籽粒发育期间,胚核组织经历一种被认为是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退化过程,伴随着胚乳组织的扩张21。这两个对抗性的过程协调进行22。为了探究ZmEXPB15如何协调胚核组织的发育,测量了从0到12 DAP的两个NILs的胚核组织面积。在0 DAP时,两个NILs的胚核组织面积比相同,都是100%,然而,从3 DAP开始,两个NILs之间的胚核组织面积与胚核组织的比例不同,大籽粒HKWMc中的比例显著低于小籽粒HKWV671中的比例(Fig. 4h,i)。在12 DAP时,HKW9Mc中的胚核组织与胚核组织面积比约为25%,而HKWV671中的比例约为50%,这表明HKW9Mc中存在更快的胚核组织扩张和胚核组织消除,而HKW9Mc具有更高的ZmEXPB15表达水平(Fig. 4i)。一致的是,在ZmEXPB15敲除(KO1)系列中观察到了ZmEXPB15对协调胚核组织和胚乳组织发育过程的相同影响,其中胚核组织与胚乳组织面积的比率高于对照组,而在过表达(OE1)系列中则相反(Supplementary Fig. 8b)。这些结果表明,ZmEXPB15参与了胚核组织的消失,从而协调了胚乳组织的发育。

为了确认上述的猜测,我们进行了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标记末端(TUNEL)实验,以监测ZmEXPB15如何调控胚核组织的消失过程。在高度表达ZmEXPB15的大籽粒线HKW9Mc中,我们在早期的2 DAP就检测到了TUNEL阳性的细胞核,并在后来的阶段增加。相反,在小籽粒线HKW9V671中,TUNEL信号在3 DAP几乎不可检测到(Fig. 4j),尽管在两个NILs之间的6 DAP时,TUNEL阳性细胞核的分布变得不可区分(Fig. 4j)。此外,ZmEXPB15敲除(KO1)系列显示TUNEL阳性细胞核的出现明显延迟,而ZmEXPB15过表达(OE1)系列与对照组相比则相反(Supplementary Fig. 8c, d)。这些结果表明,ZmEXPB15可以促进胚核组织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CD)过程。此外,作为细胞死亡的另一个更具代表性的标记物,Evans蓝染色显示,在4和6 DAP阶段,大籽粒线HKW9Mc中的胚核细胞染色明显更深,而小籽粒线HKW9V671中的胚核细胞染色较浅(Supplementary Fig. 8e)。一致的是,ZmEXPB15过表达系列(OE1)从早期的2 DAP开始染色也更深(Supplementary Fig. 8f)。这些观察结果揭示了ZmEXPB15促进了胚核组织的PDC过程和细胞死亡,以确保及时的胚乳组织发育,这可能是增加籽粒大小和重量的原因。

种子发育中的PDC涉及多种类别的蛋白酶,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和天冬氨酸蛋白酶23。我们接下来比较了两个NILs之间一些已注释的蛋白酶基因的表达,包括与大麦VPE4同源的液泡处理酶4(VPE4),已知在大麦壳层中执行程序性细胞死亡24,25、与拟南芥木质丝氨酸蛋白酶1(XCP1)同源的半胱氨酸蛋白酶5(CCP5),在木质部形成期间促进导管元素的分解26、与拟南芥衰老相关基因SAG15同源的丝氨酸蛋白酶1(SER1),在老化叶绿体中进行蛋白质降解27、与拟南芥天冬氨酸蛋白酶1(AED1)同源的天冬氨酸蛋白酶1(AED1),可能降解胞外蛋白质28。所有这些潜在与PDC相关的基因在HKW9V671的4 DAP籽粒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较低,与HKW9Mc相比(Fig. 4k)。这个结果与在HKW9V671中ZmEXPB15表达水平较低的情况下PDC延迟的观察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我们提出ZmEXPB15通过促进胚核组织的PDC并协调胚核组织和胚乳组织之间的对抗性发育,积极调控早期籽粒发育。

ZmNAC11和ZmNAC29可能激活ZmEXPB15的表达

我们的关联分析和ZmEXPB15表达水平与籽粒重量的相关性使我们推测,特定的顺式元件可能调节了ZmEXPB15在两个NILs之间的表达差异。因此,我们调查了ZmEXPB15的启动子区域,发现了几个CACG基序,这些基序是NAC转录因子(TFs)的已知结合位点29,30。位于ATG上游的-286 bp和-283 bp处的两个SNP位点位于一个CACG基序中,这也与HKW相关联(Fig. 1k)。为了寻找潜在的与ZmEXPB15启动子结合的NAC TFs,我们查看了来自8-DAP玉米籽粒的胚乳转录组数据31,并发现ZmNAC11和ZmNAC29,两个密切的同源基因,在胚乳中高度表达(Supplementary Fig. 9)。我们的qRT-PCR和mRNA原位杂交分析确认,这两个NAC TFs主要表达在胚乳中,并在4-DAP籽粒中达到峰值,与ZmEXPB15的表达模式相似(Fig. 5b, c)。

为了研究ZmNAC11和ZmNAC29蛋白对ZmEXPB15启动子的DNA结合,我们使用了一个含有ZmEXPB15启动子中CACG基序的探针,该探针含有两个NILs中的两个SNP位点(Fig. 5a)。在存在ZmNAC11和ZmNAC29重组蛋白的情况下,探针的强烈移动物质转移电泳(EMSAs)被检测到(Fig. 5d)。值得注意的是,大籽粒NIL HKW9Mc中的探针含有完整的CACG基序,显示出比包含破坏基序的两个SNP的HKW9V671中的探针更强烈的移动(Fig. 5d)。接下来,我们研究了ZmNAC11和ZmNAC29蛋白对ZmEXPB15转录活性的影响,使用玉米叶原生质体中的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使用一个包含两个CACG基序的436-bp ZmEXPB15启动子来驱动LUC(Supplementary Fig. 10a),ZmNAC11和ZmNAC29都激活了ZmEXPB15的表达(Fig. 5e)。一致地,来自HKW9Mc的启动子在存在NAC蛋白的情况下显示出明显更强的转录活性,而来自HKW9V671的则较弱(Fig. 5e)。此外,当使用包含另外四个CACG基序的较长的1308-bp ZmEXPB15启动子时,ZmEXPB15的转录显著增加,表明这两个NAC蛋白对启动子的结合更强(Supplementary Fig. 10b–d)。当同时表达ZmNAC11和ZmNAC29蛋白时,ZmEXPB15的激活没有明显改变(Supplementary Fig. 10e),表明这两个NAC蛋白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富集在胚乳中的ZmNAC11和ZmNAC29转录因子能够结合启动子并激活ZmEXPB15的转录。

ZmNAC11和ZmNAC29的突变引起了与zmexpb15相似的籽粒缺陷

为了研究ZmNAC11和ZmNAC29激活ZmEXPB15的重要性,我们调查了这两个NAC基因对籽粒性状的作用。使用CRISPR-Cas9在玉米C01近缘系中创建了敲除线(Supplementary Fig. 11a)。两个zmnac11敲除突变体(zmnac11-1和zmnac11-2)和三个zmnac29敲除突变体(zmnac29-1、zmnac29-2和zmnac29-3)都导致了保守的NAC结构域中氨基酸的缺失或框移(Supplementary Fig. 11b, c)。有趣的是,每个单突变株都产生了较小的籽粒,其HKW、籽粒长度和宽度明显减小,与分离的野生型同胞相比(Fig. 6a–d,Supplementary Fig. 11d–k)。zmnac11-1;zmnac29-1双突变株与每个单突变株相比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增强效应(Fig. 6a–d),这表明这两个NAC可能在同一途径中起作用。这一推测与发现ZmNAC11转录本在zmnac29突变体中显著减少的结果一致,而ZmNAC29在失去ZmNAC11突变的情况下没有受到影响(Supplementary Fig. 12a, b)。所有这些结果表明,ZmNAC11和ZmNAC29都以积极的方式控制籽粒大小和重量,ZmNAC29也可能在ZmNAC11的上游起作用。

为了探索zmnac11和zmnac29的籽粒缺陷是否也与胚乳有关,对zmnac11-1;zmnac29-1双突变株的发育中籽粒进行了细胞切片和TUNEL分析。与野生型同胞相比,突变株在4和6 DAP时的胚乳面积明显更大,而胚乳面积较低(Fig. 6e, f),表明胚乳的消失被延迟了。与此一致,4-DAP的zmnac11-1;zmnac29-1籽粒中几乎不检测到TUNEL阳性核,而野生型胚乳中的信号较强(Fig. 6g)。然而,在较晚的阶段,TUNEL信号在6-DAP胚乳中在zmnac11-1;zmnac29-1(nac)双突变体和野生型之间无法区分。一致地,两个与PCD相关的基因AED1和SER1在nac突变体的籽粒中也显著下调(Fig. 6h, i)。此外,野生型雌穗与nac双突变雄花授粉所产生的F1籽粒的HKW显著大于nac雌穗与野生型花粉授粉所产生的F1籽粒(Supplementary Fig. 13a, b)。倒交试验结果表明,ZmNAC11和ZmNAC29也以母性方式控制籽粒发育。综上所述,这些观察结果表明,ZmNAC11和ZmNAC29通过促进胚乳消失来积极调控籽粒大小和重量,与ZmEXPB15类似。

ZmEXPB15与ZmNAC11和ZmNAC29在控制籽粒重量上存在遗传互作

为了探索zmexpb15、zmnac11和zmnac29之间的遗传相互作用,对zmnac11-2;zmexpb15-3和zmnac29-1;zmexpb15-3双突变体以及zmnac11-2;zmnac29-1;zmexpb15-3三突变体进行了研究。三个双突变体的HKW与分离的zmexpb15-3单突变体以及zmnac11-2和zmnac29-1单突变体相似(Fig. 7a, b)。根据我们的发现,ZmNAC11和ZmNAC29可以与ZmEXPB15结合并激活其转录,我们提出ZmEXPB15可能与ZmNAC11和ZmNAC29在控制籽粒重量上共同作用。这一假设得到了支持,因为在zmnac11和zmnac29突变体中ZmEXPB15的表达显著下降(Fig. 7c),而在zmexpb15突变体中ZmNAC11或ZmNAC29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Supplementary Fig. 14a, b)。然而,与单突变体和双突变体相比,zmnac11;zmnac29;zmexpb15三突变体的HKW更低(Fig. 7a, b),这表明在ZmNAC11/ZmNAC29通过ZmEXPB15调控籽粒重量的过程中可能还涉及其他参与者。另外,这两个NAC TF和ZmEXPB15在控制籽粒重量上也可能有部分独立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提出ZmEXPB15可能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ZmNAC11和ZmNAC29在控制籽粒重量方面共同作用(Fig. 7d)。

玉米籽粒的大小和重量由胚胎、胚乳和母体组织的协调生长决定。目前关于玉米籽粒发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胚乳和胚胎的生长,对母体组织即胚珠的控制了解甚少。本研究提供了关于胚珠消失调控以及其对早期胚乳发育和籽粒相关性状的影响的见解。

玉米籽粒的大小和重量主要由早期胚乳的发育决定,在大约8天受精后,与遗传上不同的胚胎和胚珠组织协调发育22,32。早期胚乳的发育伴随着通过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实现的胚珠的消失33,34,然而,在玉米中协调这些过程的关键基因和机制知之甚少。我们确定了ZmEXPB15作为百粒重QTL(HKW9)的候选基因,并显示它在2到8天受精后特异性地在胚珠中表达(图3a-c),与胚珠消失期相一致。通过在表达ZmEXPB15较低的小粒线(HKWV671和zmexpb15突变体)中观察到TUNEL信号的延迟出现和Evan's blue染色的减少,我们支持了ZmEXPB15在调控胚珠消失中的作用(图4j和补充图8)。这种延迟与PCD相关基因的下调有关(图4k)。已经提出在拟南芥中胚珠和胚乳的发育是对立的11,因为胚珠会退化以重新分配养分和空间来促进胚乳的发育3。与这些假设一致,我们观察到在胚珠发育受到影响的小粒线中,早在3天受精后,胚乳就较小了,而12天受精后,减小的程度更加明显(图4和补充图8)。这些观察结果表明,小粒线中胚乳发育的减小与胚珠PCD的时机差异直接相关,揭示了玉米中胚乳和母体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与此同时,ZmEXPB15还促进了胚珠中细胞的扩张,这与其蛋白质定位和性质一致,导致了较大的胚珠体积。ZmEXPB15在胚珠细胞扩张和消失中的双重作用为我们理解胚珠组织生长如何与胚乳发育协调提供了窗口。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ZmEXPB15在早期胚乳发育中通过促进胚珠消失和细胞扩张发挥关键作用,填补了玉米中胚乳和母体组织之间的分子协调的知识空白。

 

只有少数基因已知在玉米的早期籽粒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受精到约15天受精后23。大多数这些基因主要在6天受精后开始表达,因此它们在籽粒发育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早期胚乳的有丝分裂活性,或不同胚乳细胞类型的分化和功能来实现的。据我们所知,ZmEXPB15是唯一表现出胚珠特异性表达模式的基因,它通过促进胚珠PCD和消失来调控早期籽粒发育的独特过程。在谷类种子发育的早期阶段,胚珠是首个退化的母体组织,允许细胞内物质重新分配,以供胚胎和胚乳的发育13。ZmEXPB15功能的发现突显了胚珠在早期籽粒发育中的重要性。ZmEXPB15编码一个展开素蛋白,通过影响细胞壁的松弛参与各种生物过程35,36。我们发现ZmEXPB15蛋白质的定位与预期一样位于细胞壁中,这解释了其在胚珠细胞扩张中的作用(图3d,4a-c)。我们关于其在胚珠PCD过程中的作用的主要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展开素蛋白功能的新视角,这可能与GFP-ZmEXPB15融合蛋白的胞浆和细胞核定位有关(图3d)。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ZmEXPB15如何触发PCD过程的启动机制。

两个富集在胚珠中的NAC TFs,ZmNAC11和ZmNAC29,被确定为ZmEXPB15的潜在上游调节因子,深化了我们对ZmEXPB15分子功能的理解。我们的结果表明,ZmNAC11和ZmNAC29可能结合到ZmEXPB15的启动子来激活其表达(图5d,e),并在通过促进胚珠PCD来调节籽粒大小方面与ZmEXPB15发生上位性作用(图7d)。zmnac11;zmnac29;zmexpb15三重突变体在籽粒缺陷方面比单一或双重突变体更为严重(图7a,b),这表明这两个NAC TFs还调节其他与籽粒相关的基因。这一假设得到了支持,因为它们的表达更广泛,不仅在胚珠中,还在胚乳中(图5c)。我们发现的ZmNAC11/ZmNAC29-ZmEXPB15模块触发了胚珠的PCD过程,促进了其消失以适应胚乳的发育,还促进了其细胞扩张,揭示了玉米NAC-展开素模块在籽粒发育中的独特功能。这与最近在拟南芥中发现的一个NAC-展开素调节模块,NAC25/NAC1L-EXPA2,其作用是调节种子萌发时胚乳细胞的扩张,以及控制拟南芥从种子到幼苗的转变相似。NAC25/NAC1L直接激活EXPA2的表达,特异性地在胚乳中,促进细胞扩张37。在我们的研究中,ZmNAC11/ZmNAC29-ZmEXPB15模块特异性地在胚珠中发挥作用,促进了PCD过程和细胞消失,同时也促进了细胞扩张,揭示了玉米NAC-展开素模块在籽粒发育中的独特功能。

大多数与籽粒性状相关的基因是从具有严重缺陷的经典突变体中分离出来的,例如小型或皱缩的籽粒,不直接适用于育种。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基于一个百粒重(HKW)的QTL,HKW9,分离了玉米籽粒性状相关的基因ZmEXPB15。我们表明ZmEXPB15控制籽粒大小和重量,为优化玉米籽粒性状提供了资源。为了支持其潜在的育种价值,我们确定了一个ZmEXPB15的优良等位基因(Hap1),它具有增加的ZmEXPB15表达和HKW(图1j–l),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应用于大籽粒品种的育种中。大籽粒NIL(HKW9Mc)通过增加百粒重、籽粒长度和宽度,而不明显改变其他农艺性状,包括淀粉含量,可用作改良其他自交系的大籽粒供体(图1a–e,补充图1)。此外,ZmEXPB15过表达增加了籽粒重量和大小,而且这种增加在与不同自交系的杂交组合中是一致的,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其他穗部性状。因此,我们的研究揭示了ZmEXPB15在分子育种中的潜在应用,以生成大籽粒种质,改善作物产量组分。

方法

NIL线的构建 两个优良的玉米自交系,Mc和V671,其籽粒分别较小和较大,用于对百粒重(HKW)QTL进行定位。利用F2:3家系,检测到了一个位于染色体9区域(bin 9.03–9.04)的主要QTL(HKW9),解释了超过10%的表型变异19。为了构建近等基因型线(NILs),将Mc作为回交亲本,通过4代回交和自交,将HKW9来自V671的等位基因引入到Mc背景中。结果产生了两个NILs,HKW9Mc和HKW9V671,分别携带自Mc和V671的HKW9座位。

籽粒性状测量

两个分别携带主要百粒重QTL(HKW9)座位来自Mc和V671的近等基因型线(NILs),HKW9Mc和HKW9V671,在不同地点进行了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有三个重复。对于不同的转基因材料(如KO、OE、nac、nac-exp),稳定的F3或F4世代用于表型鉴定。选择每一行中间的受精良好的穗部进行籽粒相关性状的测量,包括籽粒长度和宽度,以及百粒重。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显著性检验和分析。使用尼康D7100相机捕获了穗部和籽粒的表型图像。使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生成箱线图和直方图。使用Yield-Trait Scorer (YTS-MKT, GREENPHENO)评分籽粒长度和宽度。选择每个穗部的中间部分的一百个籽粒进行百粒重的测量。使用Megazyme总淀粉测定套件(目录号:K-TSTA-50A)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测量淀粉含量。

发育中玉米籽粒的细胞学观察

为了进行胚乳和胚珠区域测量的组织切片,我们制作了0-12 DAP的玉米籽粒的1毫米中纵向切片,过夜固定在4%(v/v)的戊醛(Sigma–Aldrich)中,经乙醇逐渐梯度脱水(30%、50%、70%、85%、95%和100%的乙醇),并嵌入Paraplast Plus(Sigma–Aldrich)中。样品块被切成8微米的薄片,然后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以下标准选择中纵向中位切片进行测量。0 DAP选择胚珠的最大面积,2-3 DAP选择胚乳的最大面积,而在4 DAP及以后的阶段的玉米籽粒中,胚胎的最大面积被用作参考,因为整个胚乳太大以至于无法准确判断。最后用0.5%(w/v)甲苯胺蓝染色。图像在显微镜下(尼康eclipse 80i)捕获。

对于半薄切片,将玉米籽粒纵向切割,留下中间部分的1/5,约2毫米厚。样品立即在50% FAA溶液中固定,使用Technovit 7100套件(Kulzer,德国)进行树脂嵌入,在切片后用0.5%(w/v)甲苯胺蓝溶液染色,然后用尼康相机(尼康eclipse 80i)拍摄。最后,使用Image J 1.50i测量和计算细胞大小。

对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6 DAP的胚乳被切成2毫米立方块。新鲜组织在4°C下在钠磷酸缓冲液(0.1M,pH 7.2)中的2.5%(w/v)戊二醛中过夜固定12小时。样品经过一系列乙醇逐渐梯度脱水,然后干燥至临界点,用E-100离子溅射过程中镀上金,然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6390LV;日本东京,JEOL)下观察。

系统发育分析 使用ClustalX软件将来自HKW9Mc和HKW9V671的ZmEXPB15序列进行了序列比对,使用默认参数。构建了玉米多个NAC转录因子的系统发育树,使用MEGA程序的第7版(www.megasoftware.net)和邻位结合法,参数为Poisson修正、成对删除和Bootstrap(500次重复;随机种子)。

基因转化

为了创造ZmEXPB15、ZmNAC11和ZmNAC29的基因敲除突变体,根据目标基因设计了导向RNA序列(Supplementary Figs. 5c, 11b),然后将它们克隆到CRISPR/Cas9植物表达载体pCPB-ZmUbi-hspCas939中,随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到玉米杂交种C01中。用于转基因基因型检测的引物列在Supplementary Data 3中。 为了过表达ZmEXPB15,将来自大籽粒NIL HKW9Mc的ZmEXPB15复制的全长CDS,由泛素启动子驱动,连接到二进制载体pCAMBIA3301中,然后转化到玉米杂交种B104中。为构建proZmEXPB15:ZmEXPB15-GFP,扩增包括1.5 kb启动子、全长CDS和eGFP融合基因的基因组片段,并插入pCAMBIA3301入口载体,然后转化到玉米杂交种B104中。Basta(bar)基因被扩增以区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植株。用于转基因基因型检测的引物列在Supplementary Data 3中。

RT-qPCR分析

从三个独立的玉米穗中分离未成熟的(0~12 DAP)玉米籽粒,并迅速冷冻在液氮中,然后粉碎成细粉。总RNA是使用TRIzol试剂(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提取的,并经过DNaseI消化处理。对于反转录,每20μL反应中使用1μg总RNA,并使用SuperScriptII(Invitrogen)合成第一链cDNA。使用Bio-Rad CFX96 Touch实时PCR检测系统进行了三个独立RNA样本的qRT-PCR分析,将Actin作为内部对照,使用2−ΔΔCT方法计算目标转录本的相对表达,引物列在Supplementary Data 3中。

RNA原位杂交

收集未成熟的C01玉米籽粒(012 DAP),在含有5%甲醛(v/v),50%乙醇(v/v)和5%醋酸(v/v)的FAA溶液中固定16小时,然后用70%乙醇替代两次并用乙醇系列脱水,然后用二甲苯替代并嵌入Paraplast Plus(Sigma–Aldrich)。用于制备正义和反义RNA探针,使用基因特异引物(列在Supplementary Data 3中)扩增ZmEXPB15、ZmNAC11和ZmNAC29。扩增产物被克隆到pSPT18(Roche)中,并用Hind III或EcoR I线性化。正义和反义探针分别由RNA聚合酶使用带有地高辛标记的UTP的SP6或T7引物合成。根据Greb41的方法进行RNA杂交和杂交探针的免疫检测,将探针的检测缓冲液中添加8%聚乙烯醇以最小化反应产物的扩散。在装配和成像之前,将载玻片曝露12-15小时,并在显微镜下观察(Nikon eclipse 80i)。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来自proZmEXPB15:ZmEXPB15-GFP植株的28 DAP玉米籽粒切割成约1mm厚的纵向片段,然后在激发波长为488nm的共聚焦显微镜(Olympus FV1000)下观察。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尾部标记法用于甲醛固定的未成熟玉米籽粒(0~6 DAP)是上述的甲醛溶液用于甲醛蓝染色的材料。用二甲苯处理去除Paraplast,然后将切片在PBS中用蛋白酶K处理。通过处理H2O2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切片在TdT存在下在37°C孵育60分钟,使用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DeadEndTM荧光TUNEL系统;Promega)。使用DeadEndTM荧光TUNEL系统(Promega)根据制造商的说明检测TUNEL阳性信号。

伊万氏蓝染色

来自授粉后不同天数的胚珠组织被染成伊万氏蓝色,并在摇动20分钟以确保所有组织都暴露在伊万氏蓝色染料溶液中。用去离子水彻底冲洗,直到未结合的染料从表面冲洗掉,然后拍照。通过从染色的胚珠组织中提取伊万氏蓝染料来进行定量伊万氏蓝染色,在这个过程中,100毫克组织用1毫升1%月桂醛基硫酸钠(SDS)细胞裂解缓冲液彻底研磨和过滤。将250 µL超过液体转移到96孔微孔板中。通过使用1%月桂醛基硫酸钠作为空白,在分光光度计上测量600nm波长处的光密度。可以使用参考标准曲线估计伊万氏蓝的浓度42。

RNA测序分析

使用TRIzol试剂从6-DAP的HKW9Mc和HKW9V671中提取总RNA,然后使用RNeasy Mini Kit(Qiagen)进行纯化和DNase I处理。来自不同穗的三个独立生物学重复进行了实验。按照标准Illumina方案构建了cDNA文库,并由Novogene在Illumina NovaSeq平台上进行测序。使用Trimmomatic工具(v.0.33; http://www.usadellab.org/cms/?page5trimmomatic)对测序读数进行修剪,并使用HISAT2程序(v.2.1.0; http://ccb.jhu.edu/software/hisat2/faq.shtml)将其映射到B73 RefGen_v4.34参考基因组上。使用StringTie程序(v.1.3.3b)重建转录本并估算基因表达水平43。使用HTSeq程序(v.0.6.1; https://pypi.org/project/HTSeq/)计算每个基因的读数。差异表达基因(DEGs)由DEseq2(http://www.bioconductor.org/packages/devel/bioc/html/DESeq2.html)通过p值<0.001和|log2[fold change]|>0.5来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列在Supplementary Data 1中。

玉米原生质体中的瞬时表达试验

对于启动子激活实验,由35 S启动子驱动的ZmNAC11和ZmNAC29的完整编码序列被克隆到效应子载体pGreenII 62-SK中,而来自HKW9Mc和HKW9V671的ZmEXPB15的不同截短启动子则被克隆到报告载体pGreenII 0800-LUC中。空的pGreenII 62-SK载体被用作对照。在来自B73自交系2周龄的离体幼苗叶子中收集的玉米原生质体中进行了瞬时双荧光素酶分析。使用双荧光素酶分析试剂(Promega)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检测了荧光素酶信号。使用多模式微孔板读数器(SpectraMax i3x)测量了LUC/REN活性比。引物列在Supplementary Data 3中。

重组蛋白表达和纯化

ZmNAC11和ZmNAC29的完整编码序列被克隆到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ET-28a-SUMO vector(Novagen)中,然后导入E.coli BL21(DE3)菌株。重组蛋白His-SUMO-ZmNAC11和His-SUMO-ZmNAC29通过0.2毫摩尔异丙基-β-Ɗ-硫代半乳糖苷(IPTG)在16°C下诱导16小时,然后使用配备有Ni2+亲和树脂(GE Healthcare)的柱子进行纯化。引物列在Supplementary Data 3中。

电泳迁移位移实验

从ZmEXPB15启动子的上游-299到-249的寡核苷酸探针合成并使用Pierce Biotin 3' End DNA Labeling Kit标记。纯化的重组His-SUMO-ZmNAC11和His-SUMO-ZmNAC29蛋白质用于检测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的结合亲和力,方法采用了LightShiftTM Chemiluminescent EMSA kit(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并按照标准制造商手册操作。引物列在Supplementary Data 3中。

报告摘要

有关研究设计的更多信息可在与本文相关的自然研究报告摘要中找到。

数据可用性

本研究生成的植物材料可根据作者的要求提供。RNA-seq数据集可在NCBI Sequence Read Archive中的存取号码PRJNA756197和SRR15525330-SRR15525335下找到。源数据已与本文一起提供。

######################################################################################################################

探索玉米内部结构的调控机制:ZmEXPB15、ZmNAC11和ZmNAC29的发现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子大小和重量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关于玉米籽粒发育中不同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研究特定的玉米品种,揭示了玉米籽粒发育中的新机制和关键基因。

探索内部结构协同生长

玉米籽粒的大小和重量取决于胚、胚乳和母体组织(nucellus)的协同生长。然而,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胚乳和胚的生长,对母体组织的控制知之甚少。本研究提供了关于母体组织消失调控以及其对早期胚乳发育和籽粒特征的影响的洞察。

ZmEXPB15的发现和作用

本研究发现了一个与玉米百粒重QTL(HKW9)相关的候选基因,命名为ZmEXPB15。ZmEXPB15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玉米中表达特定于母体组织(nucellus),在2到8天的发育阶段表达高峰,与母体组织消失期相吻合。研究发现,ZmEXPB15通过促进母体组织的细胞死亡(PCD)和消失,影响早期胚乳发育。这一发现揭示了ZmEXPB15在调控胚乳和母体组织之间相互作用中的关键作用。

NAC转录因子的角色

研究还发现了两个母体组织富集的NAC转录因子,命名为ZmNAC11和ZmNAC29,它们可能是ZmEXPB15的上游调控因子。实验结果表明,ZmNAC11和ZmNAC29可以结合到ZmEXPB15启动子上,激活其表达,并与ZmEXPB15一起调控胚乳大小。进一步的实验揭示了ZmNAC11/ZmNAC29-ZmEXPB15模块的发现,该模块促进了母体组织的PCD并促使其消失,以为胚乳的发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潜在的应用价值

大多数与玉米籽粒特征相关的基因是通过研究具有明显缺陷的经典突变体发现的,因此难以直接应用于育种。但是,本研究通过研究百粒重QTL HKW9,发现了与玉米籽粒大小和重量相关的关键基因ZmEXPB15,为优化玉米籽粒特征提供了新的资源。此外,研究还鉴定了一种优良等位基因(Hap1),该基因具有增强的ZmEXPB15表达和百粒重,可用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大粒玉米。这一研究还揭示了ZmEXPB15的潜在应用,可以通过分子育种生成大粒玉米种质,以改善作物产量。

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在揭示这一关键发现过程中,研究使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细胞学观察、RNA-seq分析、电泳迁移位移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基因编辑和转化等。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玉米籽粒发育调控机制的视角。

结论

通过研究玉米籽粒发育中的新机制和关键基因,本研究丰富了我们对玉米发育过程的理解。ZmEXPB15的发现以及其与ZmNAC11和ZmNAC29的关联,为育种大粒玉米提供了潜在资源。这一研究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提供了新的途径,对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