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读后感一

发布时间 2023-10-22 20:57:59作者: (该昵称暂可见)

完成一项工程时,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的解决方案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和现实情况的需要,不断更改。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瀑布式开发,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相比于极限编程、敏捷开发,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自由度也相对较低,导致效率偏低。

      在实际做项目时,我们应该清楚,我们做工程的目的是,满足我们的客户的一定需求。所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客户只是在签订合同时提出了自己的需求方向,没有对需求细化,程序员们往往会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开始。如果自己在实现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无法与用户及时交流,会大大浪费程序员的时间、精力,甚至导致无法按期交付用户使用。

      目前,我们常采用的方式是,编写代码,并进行修复,对于较小的项目而言,这样做在不是很长的时间内能够解决问题。但我们换一个思路,如果我们先实现一些用户需求的基本功能,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所体验,并提出建议与意见,之后我们再来修改、优化,是不是就会让用户有更强的感官认识,促进我们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呢?比起目前编程方式,经过的漫长的测试阶段,才能保证“功能齐全”(这种功能齐全,可能还不是用户真正满意的效果),敏捷开发在时间和效果上的优势性很明显。

      现有的工程方法,希望定义一个过程,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程序员只要按照这些步骤走,就能基本解决问题,要想实现功能优化,则需要程序员按照自己的想法减少bug。可是如果什么事情都按照给定的模版去做,软件开发还会有创新可言吗?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让自己拥有较强应变能力的原则,而非一成不变的方法与模式。这就好比如果一个公司只注重运营部的建设与发展,也许它能平稳的运行,或是在短期时间内看到较小的业绩突破。可是它的“抵抗力”不堪一击,因为它忽略了“危机处理”,一个公司只有具有针对不同困难情况(这种困难往往指的是,会让公司倒闭的大型困难),在较短时间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公司不害怕任何风浪,敢于尝试更高的挑战,因为即便挑战失败,它都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从而渡过难关。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我们没有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也勇敢的迎接挑战,所以有可能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为公司的经营开辟新的领域。经营公司如此,开发软件亦然。

   

    软件开发不仅是代码编程,而是人员的有效组织,如何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情绪变化对工作的影响,又可以让大家有效的交流,让多个大脑的思路统一,快速完成目标呢?多年来软件企业的管理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

 

     极限编程注重用户反馈与让客户加入开发是一致的,让客户参与就是随时反馈软件是否符合客户的要求。有了反馈,开发子过程变短,迭代也就很自然出现了,快速迭代,小版本发布都让开发过程变成更多的自反馈过程,有些象更加细化的快速模型法。当然极限编程还加入了很多激励开发人员的“措施”,如结队编程。极限编程强调以下几点:

 

1、角色定位:极限编程把客户非常明确地加入到开发的团队中,并参与日常开发与沟通会议。

 

2、敏捷开发:敏捷开发追求合作与响应变化。迭代就是缩短版本的发布周期,缩短到周、日,完成一个小的功能模块,可以快速测试、并及时展现给客户,以便及时反馈。

 

3、追求价值:极限编程把软件开发变成自我与管理的挑战,追求沟通、简单、反馈、勇气,体现开发团队的人员价值,激发参与者的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开发者的积极性,情绪高涨,认真投入,开发的软件质量就大大提高。结对编程就是激发队员才智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敏捷开发集成了新型开发模式的共同特点,它重点强调:

1. 以人为本,注重编程中人的自我特长发挥。

2. 强调软件开发的产品是软件,而不是文档。文档是为软件开发服务的,而不是开发的主体。

3. 客户与开发者的关系是协作,不是合约。开发者不是客户业务的“专家”,要适应客户的需求,是要客户合作来阐述实际的需求细节,而不是为了开发软件,把开发人员变成客户业务的专家,这是传统开发模式或行业软件开发企业的最大面临问题。

4. 设计周密是为了最终软件的质量,但不表明设计比实现更重要,要适应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设计也要不断跟进,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修改自己的设计,指导开发的方向是敏捷开发的目标。

     敏捷开发避免了传统瀑布方式的弊端,主要是吸收了各种新型开发模式的“动态”特性,关注点从文档到开发者,管理方式也从工厂的流水线到团队的自我放松式的组织。

     敏捷就是“快”,快才可以适应目前社会的快节奏;要快就要发挥个人的个性思维多一些,个性思维的增多,虽然通过结队编程、代码共有、团队替补等方式减少个人对软件的影响力,但也会造成软件开发继承性的下降,因此敏捷开发是一个新的思路,但不是软件开发的终极选择。对于长时间、人数众多的大型软件应用的开发,文档的管理与衔接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